20年取暖三級跳
話暖居民:戚美華
居住地址:廟 路39號401室
戚美華的家位于花園社區(qū)廟 路。今年秋天,戚美華所在小區(qū)的5幢居民樓全部實施了樓體外墻的保暖加固和供熱計量改造。這項惠及花園社區(qū)近200戶居民的大工程,全部由政府和供熱公司買單。望著窗外接近尾聲的保暖加固工程,戚美華不住地對記者贊嘆:“這是政府和供熱公司為市民做的一件大好事兒。”
談及冬季家里的取暖,戚美華覺得自己最有發(fā)言權,因為搬進現(xiàn)在這套房子的近20年來,她的冬天一直是圍繞著取暖問題兜來轉去的。“我們是邊戶,冬天更加覺得冷。原來沒有暖氣的時候,晚飯過后大家就上床鉆進了被窩。”無奈之下,戚美華只好選擇土暖氣,自己給自己供暖。但是土暖氣操作不便,家里又總是充溢著一種嗆人的味道,令戚美華頭疼不已。
2002年,戚美華丈夫的單位為員工家統(tǒng)一安裝了暖氣,一家人這才開始享受集體供暖。“集體供暖好啊,不需要自己在家生火,廚房一下子就干凈了很多。我的時間也更加寬裕,可以更好地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了。”
升級做外婆那一年,戚美華狠狠心將自家的壁掛式暖氣全部升級為地暖,家里顯得更加寬敞,冬天的室內(nèi)溫度也有很大提升。“兩個外孫一回來,老頭子就到里屋睡地板了,一點也不覺得冷。”
供暖期待:計量改造盼節(jié)能
今年是戚美華家實行計量改造試點的第一年。心急的戚美華早在10月26日就將今年的取暖費全部繳足,眼下她最關心的是計量改造、一戶一表是不是可以真的節(jié)省取暖費。
市燃氣熱力管理處:
根據(jù)山東省有關供暖節(jié)能要求,結合我市城市供熱情況,近年我市選取了部分區(qū)域進行供暖計量分戶試點工作,并試行兩部制計量收費標準。兩部制熱價試行計算公式為:供熱費=基本供熱費+計量供熱費=基本熱價×收費面積+計量熱價×用熱量。其中,采暖基本熱價按面積計費價格的40%計算;計量熱價為每吉焦30.6元。
2009—2010年度,全市參與分戶計量試點戶共1733個,參與試點的鳳凰城、文化名居等7個小區(qū)的居民,共有253戶得到退費,全市試點小區(qū)退費率為14.6%,退費額度為100元—500元。
家里樓房穿上“保暖衣”
話暖居民:陳蓉
居住地址:新威路133號401室
過去這幾年,為了提高家中的溫度,同樣是住在小區(qū)邊戶的陳蓉可沒少費功夫。“我們家住的是老小區(qū),墻皮薄,再加上邊戶原因,冬天感覺風都能吹透墻皮。更令人郁悶的是,屋內(nèi)的暖氣和屋外的冷氣在墻體相遇,導致我們家的墻壁上出現(xiàn)很大一塊霉斑。”
為了給屋內(nèi)升溫,陳蓉嘗試著在原有暖氣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組暖氣片,但收效甚微。“家里有時只有15、16攝氏度,我得在毛衣外面穿件羽絨背心。大人沒什么,可是小孫子來了就受不了了。”沒辦法,陳蓉只好添置了一臺小太陽取暖器,電暖氣和壁掛暖氣結合起來,才感覺到暖意。
陳蓉說,眼看著今年菜價、肉價都漲了,取暖費沒漲價可真是政府給老百姓提供的大實惠。
供暖期待:保暖加固盼升溫
對于今年供暖,陳蓉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溫度可以再提升一些。“這次趕上小區(qū)對樓體保暖加固,我看見墻體外又是保溫棉、又是纖維網(wǎng),足足幾層厚,希望我們家的溫度可以提升3—4攝氏度。”
市燃氣熱力管理處:
相關專家表示,既有建筑進行節(jié)能改造后,建筑將達到節(jié)能50%的設計標準和供熱計量要求。改造后的冬季室內(nèi)溫度平均可提升3℃至5℃,具體還因每戶樓房結構、材料而異。此外,節(jié)能改造后,夏季室內(nèi)溫度能有所降低。
舊村改造后享暖冬
話暖居民:畢吉信
居住地址:田村社區(qū)5號樓401
今年是家住田村社區(qū)的畢吉信和老伴搬進新居的第二年,也是他們即將享受到的第二個暖冬。從住平房時的土暖氣到如今先進的全地暖裝修,畢吉信坦言:“享受到集體供暖才覺得真正在享受生活。”
時間退回兩年前,畢吉信和很多城中村居民一樣,一到冬天就要自己購置煤塊,采用土暖氣取暖。“買一噸煤,左省右省要用上一整個冬天。老伴比我還節(jié)省,總舍不得燒。為這個,我倆沒少生氣。”而更令畢吉信無奈的是,受土暖氣的原理限制,整個家里一個房間一個溫度。“只有睡覺的那個房間稍微暖和點,其他房間進去都伸不出手。”
2009年,田村城中村改造結束,畢吉信和老伴搬進了新建好的5號樓。供暖管道是早已在小區(qū)里規(guī)劃好的,搬進新樓的第一個冬天他們就享受到了地暖。“家里的溫度就沒低過22攝氏度。”畢吉信指著墻上的溫度計頗有些自豪地對記者說。“老伴一整個冬天在家里都只穿一件半袖衣服,本來我們還合計把家里窗戶改成雙層的,現(xiàn)在看來完全沒必要。”
供暖期盼:期待更多居民過暖冬
有了去年的取暖經(jīng)歷,畢吉信對今冬的供暖充滿了信心。“家里暖和,對老人來說尤其重要。我們希望有更多舊村改造的居民能夠和我們一樣享受暖冬。”
威海熱電集團:
今年威海熱電集團輻射范圍內(nèi)的30個舊村改造小區(qū),目前已經(jīng)完成了槐云、西澇臺、田村、阮家寺、萬家疃、古陌、戚谷疃、李家夼、沙窩、孫家疃、蔡家泊、北竹島和南山花園等13個村的管網(wǎng)配套,神道口一期、畢家疃一期等5個村已經(jīng)完成部分配套,西欽村、王家村等4處施工目前已經(jīng)結束。目前,熱電集團已經(jīng)對有供熱需求的回遷小區(qū)進行打壓、上水,確保回遷戶們今冬供上暖。
再不用遭土暖氣的罪了
話暖居民:苗延娥
居住地址:西澇臺東區(qū)108號401室
走進西澇臺社區(qū)苗延娥的家,簡約大方的裝修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尤為惹人注目的是,家中的廚房裝修以白色為主色調(diào),當記者問及這個顏色是否不易打理時,苗延娥卻自信地說:“搬進的這個新家,水電暖氣樣樣入戶,既方便又衛(wèi)生,沒有什么顏色不敢選的。”
苗延娥笑言自己是個急性子,幾乎稱得上是西澇臺社區(qū)第一個搬進回遷房的人。她說,“過去大家都知道西澇臺大雨天深受澇災之苦,卻不知道冬天我們也受了不少罪。”往年的冬天,她都是自己燒暖氣爐采暖,由此而來的大量灰塵令愛干凈的她不勝其煩。苗延娥回憶說,常常是早晨剛擦過的灶臺,傍晚上面的灰塵就厚得足以寫字。
更令她苦惱的是,土暖氣對于煤炭的質(zhì)量要求很高。“大些的煤塊放進爐子里呼呼就著起來了,如果哪天遇上煤面,那可就愁人了,墨綠色的煙霧瞬間充滿廚房,讓人睜不開眼。”
供暖期待:期待人性化供暖
苗延娥說,她還記得去年冬天因為天氣比較冷,供熱公司主動延長了供熱時間。眼看今年的冷天也快到了,不知供熱公司何時開始供暖,她希望供暖公司能切實做到“看天供暖”。
市燃氣熱力管理處:
根據(jù)多年的氣象條件,我市一般于11月20日開始供暖,但為應對有可能出現(xiàn)的早冬、寒冬,部分供熱企業(yè)提前收取取暖費以存儲更多煤炭,供暖前的各項工作也提前啟動。供熱部門和氣象部門將保持密切聯(lián)系,隨時關注我市天氣變化,實施人性化供暖。
遷進新居首享集中供暖
話暖居民:林治麗
居住地址:洪福莊園22號602室
同苗延娥一樣,林治麗也是今年首次在回遷房內(nèi)過冬的舊村改造居民。談及以往的取暖經(jīng)歷,林治麗有滿肚子的話要說。“生爐子、燒火炕,家里每一樣都嘗試過,可是生爐子太臟,燒火炕只能熱一個地方,怎么都不及集體供暖方便、舒服。”
不久前,林治麗還特別羨慕朋友家的集體供暖,沒想到阮家寺的舊村改造工程很快讓她也實現(xiàn)了愿望。遷入新居之后,她的家里也裝上了地暖。對于這樣的改變,林治麗很滿意,“居住環(huán)境逐漸改善了,感覺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林治麗說,雖然今年冬天她是第一次享受集中供暖,但是通過與周圍鄰居的溝通,她對小區(qū)內(nèi)的供熱溫度等有了大概了解,“打壓試水正常之后,就期待著今年的供暖能盡早開始。”
供暖期待:溫暖干凈度寒冬
搬進新居之后,林治麗徹底與以前的取暖方式說再見。對于今年冬天的集體供暖,她滿懷期待,“希望家里干干凈凈,全家人暖暖和和地度過這個冬天。”
市燃氣熱力管理處:
自10月28日,威海熱電集團開始對轄區(qū)主管網(wǎng)上水試壓,我市各大供熱企業(yè)也紛紛抓緊時間對供暖管道進行綜合性檢查維修,做好供熱前的準備工作。目前,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社區(qū)書屋免費享暖流
話暖居民:殷樹山
居住地址:塔山中路社區(qū)活動室
位于塔山中路的小書屋是社區(qū)里最受歡迎的文化活動室,每天都有數(shù)十位居民前來讀報、喝茶、聊天。幾年來,離休干部殷樹山為這個小書屋傾注了大量心血,特別是冬季的取暖,令他牽掛最多。
由于活動室是單獨建在路邊的小平房,墻體單薄、保溫性能差,門窗密封性也不是特別好,因此一到冬天,2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冷得像冰窖。“沒供暖以前,我這里雖然有一個電暖氣,但幾乎不起什么作用。”殷樹山對記者說。
在活動室度過了一個寒冬后,殷樹山夫婦自掏腰包安裝了供暖設施,熱電廠也免費為其供暖,終于使小書屋和來此活動的居民享受到了集中供暖的便利。從那時起,冬天的小書屋不再冷清了,社區(qū)居民又能湊在一起讀報、學習了。
供暖期待:小書屋也能保暖加固
雖然活動室受條件限制,冬天供暖后的溫度僅有14攝氏度左右,但殷樹山對此很知足,“熱電廠的工作人員對活動室取暖問題很上心,時常過來檢查設施、解決問題。”常來活動室的居民也表示,暖氣很足,只是房屋簡陋不能很好地保溫節(jié)能,如果能給小書屋實施保暖加固,室內(nèi)就不止這個溫度了。
威海熱電集團:
熱電集團已經(jīng)采取措施將小書屋門窗處的大縫隙盡量封堵,盡力改善小書屋的保暖效果等。
取暖補助溫暖低保戶
話暖居民:張振美
居住地址:花園新村4號樓
90歲高齡的張振美和老伴居住在花園新村4號樓。雖然房子只有不到60平方米,但每間屋子都安裝了壁掛式暖氣片,冬季集中供暖后屋內(nèi)十分溫暖。“我們老兩口歲數(shù)大了怕冷,多虧集中供暖,冬天才不至于難熬。”
張振美告訴記者,去年冬天家里的溫度基本都在16攝氏度以上,如果燒上大鍋屋里就更暖和了。“白天穿一件羊毛衫,晚上蓋一床薄棉被,一點也不覺得冷。”老人樂呵呵地說。
集中供暖雖然溫暖方便,但每年800多元的取暖費對于靠低保生活的張振美來說卻是不小的負擔。好在政府及供熱企業(yè)都為低保戶與困難戶溫暖過冬提供了優(yōu)惠和便利,低保家庭自去年開始便享受取暖補貼,供熱企業(yè)也在設施安裝和暖氣費收取方面特事特辦,為他們奉獻了愛心和溫暖。“前些年,我們倆口子都是省吃儉用攢下錢來留著冬天交取暖費,去年開始享受供熱補貼后,800多元的取暖費自己只掏300多元,這得感謝居委會,感謝政府!”張振美由衷地說。
供暖期待:低保、困難家庭有更多補貼政策
供熱補貼給張振美雪中送炭,緩解了低保家庭在取暖時面臨的經(jīng)濟壓力。張振美希望政府和供熱公司對社會弱勢群體尤其是低保戶和病困老黨員有更多的扶持補貼政策。
社區(qū)居委會:
從今年起,我市企業(yè)退休人員取暖補貼標準調(diào)整為每人每年1100元,企業(yè)離休人員取暖補貼標準比照當?shù)貦C關標準執(zhí)行,當?shù)貦C關沒有提高取暖補貼標準或者執(zhí)行的取暖標準低于1100元的,按每人每年1100元執(zhí)行。對于低保家庭,去年每戶政府給予500的取暖補貼,今年社區(qū)將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低保家庭、困難群眾、病困老黨員等不同額度的補貼,切實保障群眾過個暖冬。
小區(qū)雖舊室溫不減
話暖居民:梁英超
居住地址:古北2巷1單元101室
梁英超是住在古北社區(qū)14年的老住戶了,說起家中暖氣情況,她表示比較滿意。“近年來,家里的溫度逐年提高,去年平均溫度19攝氏度左右,最近天氣冷了,全家都在盼著供暖。”
對于供熱企業(yè)的服務,梁英超贊不絕口。“打壓試水期間,工作人員走街串巷地為居民解決問題,誰家暖氣有問題,一個電話工作人員就上門解決。”她說,住戶家里出現(xiàn)供暖故障,都能及時得到上門維修。
供暖期待:老小區(qū)期待保溫改造
眼看社區(qū)里有的樓體進行了保暖加固和熱計量改造,梁英超也希望自己家的樓也能盡早改造。“聽說樓體改造后,室內(nèi)溫度能提高不少,我們這棟樓的住戶也希望家里得到改造。”
威海熱電集團:
今年,我市對部分2003年以前建成的老小區(qū)居民樓樓體進行保溫改造,并進行分戶計量供熱試點。分戶計量供熱試點的設立須由相關部門進行申報,經(jīng)各部門驗收合格,符合標準后開始改造。改造措施包括:加裝雙層鋁合金窗、在居民樓墻體外圍增加保溫層、加裝樓宇門,對老化管網(wǎng)進行改造,安裝熱計量表等。(實習記者 曹莉麗 王歌 實習生 李學森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