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供熱辦獲悉,本市繼續加大推廣供熱計量試驗的力度,今冬采暖期,本市121個住宅小區、10萬戶居民“嘗鮮”計量供熱,計量供熱試驗面積將不少于3000萬平方米。近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天津實施的供熱計量改革給予高度評價,稱天津市供熱計量模式“值得借鑒”。
供熱計量收費是居民家中安裝熱量表,通過儀表顯示數據來收取采暖費,即“用多少熱,交多少費”。供熱計量收費試驗的小區不再按照現行的25元/平方米的面積熱價進行熱費結算,而是按照兩部制熱價結算采暖費,實行多退少補。這種分戶計量的采暖方式不僅使用戶節省了采暖費用,也降低了供熱公司的成本。
據統計,本市供熱計量收費試驗的居民退費率平均在60%以上,退費額大都在8%至18%之間。今年,本市供熱計量試驗面積不少于3000萬平方米,實現中心城區六區、環城新四區計量信息遠傳平臺的建設,做到科學供熱,讓群眾感到舒心。從今年起,本市將對所有新建住宅一律簽訂《天津市住宅計量供用熱合同》,實施供熱計量收費。
告別“夏熱冬冷”享受“冬暖夏涼”
記者從市供熱辦獲悉,列入本市今年20項民心工程之一的30萬平方米板式住宅樓節能改造工程已于供熱期前完成,今年共有6000戶家庭告別“冬不保暖、夏不隔熱”的“大板樓”。改造后,居民冬季室內平均溫度可由原來14℃至16℃提高到20℃以上。板式住宅樓節能改造以來,本市已有5萬戶左右家庭告別了“大板樓”。
本市的“大板樓”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墻體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體保溫性能差且沒有集中供熱,住起來夏季悶熱冬季寒冷。為改善這些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本市按照項目每平方米150元給予補助,施工中引入先進技術材料,采用加厚外墻保溫、中空雙玻璃窗、屋面保溫等方式,使室內溫度長時間處于恒溫狀態。改造后供熱用戶室內平均溫度提高了3℃至5℃以上,并可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除了實施節能改造外,同時還對樓體進行加固,又降低了樓房能耗損失,延長建筑使用年限,進行樓體內部整治、粉刷樓道等,既美化“面子”,又做足“里子”,讓“大板樓”改頭換面,市民居住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
本市集中供熱率北方居前
記者從市供熱辦獲悉,本市今年加大拆除供熱小鍋爐力度,將其供熱面積并入集中供熱網。截至目前,本市共拆除小鍋爐400臺,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硫排放,更改善了小區供熱老管道末端供熱效果,供熱更加均衡穩定了。
以往本市一些小區采用小鍋爐供熱,這些分散的小鍋爐除塵設備落后陳舊,不僅容易造成空氣污染,而且供熱效果極不穩定。為進一步開展節能降耗活動,本市在不允許新建分散小鍋爐的前提下,繼續對現有供熱小鍋爐實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拆除并網,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截至目前,本市已累計拆除10噸以下燃煤小鍋爐房255座、拆除小鍋爐400臺、并網面積1601.82萬平方米,可節煤11.09萬噸、節電160.2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硫4495噸、減排煙塵3217.7噸、減排二氧化碳17.55萬噸。截至目前,本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3650萬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住宅集中供熱率達到95%,位居北方地區城市前列。(記者雷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