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集團在西欽村新建小區安裝管道。
城中村通暖
二熱電在海濱路進行供熱管道改造
全力跟進,力保回遷居民過“暖冬”
今年冬天,又一批城中村改造的回遷居民將享受到市區集中供熱帶來的溫暖。
10月27日,剛剛在祥云花園小區領了回遷房鑰匙的市民林江來到自己所在的18號樓,準備進行裝修,談到今冬供暖事宜,林江顯得很坦然,“我打算把房子簡單裝修一下,明年1月份就搬過來,關于供暖問題我們不用太操心,只要我們想通暖,交上取暖費就可以了。”林江的自信來源于我市各方對舊村改造回遷居民完備的供暖保障。
當天,記者在遠遙墩路上看到,身穿藍色工作裝的威海熱電集團施工人員正在引導塔吊向地下安放通熱管道,管道安裝完成后,西欽村舊村改造的新社區就有了全新的供熱管道。
據了解,今年威海熱電集團輻射范圍內的30個舊村改造小區,目前已經完成了槐云、西澇臺、田村、阮家寺、萬家疃、古陌、戚谷疃、李家夼、沙窩、孫家疃、蔡家泊、北竹島和南山花園等13個村的管網配套,神道口一期、畢家疃一期等5個村已經完成部分配套,西欽村、王家村等4處施工目前已經結束。截至目前,熱電集團已經對有供熱需求的回遷小區進行打壓、上水,確保回遷戶們今冬供上暖。
與此同時,威海其余幾家熱電企業也在積極施工。第二熱電集團轄區內的戚家莊部分回遷樓,綠能熱電廠轄區內的道河北村、張村、黃家皂村等城中村均已完成了供熱管道鋪設。其中,第二熱電集團轄區內的戚家莊共17棟樓約300戶,目前管網設計已完成,預計將于近期鋪設主管道,爭取在年內完成區內管道的鋪設。望島村的31棟回遷樓房中,有9棟樓管網已完工;有11棟樓尚未完成管網鋪設,而另外11棟樓的供暖事宜正在協商中。“只要回遷居民有要求,我們會力爭讓回遷樓房在今冬供上暖。”第二熱電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全市城中村改造供熱配套工作提前完成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的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是各熱電企業提前設計、跟蹤協調、加班安裝的不懈努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各熱電企業在城中村開發小區供熱配套費交付50%的情況下,就紛紛開工鋪設供熱管道;
面對資金不足、擴容壓力巨大的問題,熱電企業積極籌措資金,更新、增加供熱鍋爐機組,加快熱源建設,為擴容的城中村改造小區提供可靠的熱源;
為確保供熱質量,每天熱電企業聯絡員都會深入村委、開發商和回遷居民當中,傾聽百姓心聲,解決實際問題,排除安全隱患,隨時搜集管道配套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解決;
為了搶在供暖之前完成管道鋪設,熱電企業不惜加班加點。在為田村二期供熱配套時,施工進程恰與燃氣、自來水等單位交叉進行,為保證工程進度,威海熱電集團的施工人員只能在萬家燈火之時奮斗在工程一線,一個月的工程,僅用了半個月就全部完成;
為解決回遷居民入住隨意性較大,無法在同一時間達到供暖入住率的問題,供熱企業對舊村改造小區開出優惠條件:對回遷居民供熱取消入住率的限制,凡是有供暖需求的回遷居民都可以付費通暖。
祥云花園物業管理負責人劉福琴高興地說:“如今,哪怕一棟回遷居民樓里只有一戶居民,家里也能享受到暖氣的溫暖!”
就是這樣的一股供熱配套施工熱潮,讓我市今年各城中村改造小區提前完成了供熱配套設施的建設,“硬件設施都已準備齊全,只要開發商與供熱單位按時簽訂協議,暖流將按時流向每一戶回遷居民家中。”市燃氣熱力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節能改造,讓市民成為最大受益者
10月27日,走進花園社區廟 路36號樓,記者看到:數千張保溫板、網格布、界面劑等各類施工用品在樓前有序地擺放著,4名工作人員正在頂樓粘貼保溫板。
“今年,我們全家終于可以暖暖和和地過個冬天了。”住在36號樓201室的叢培秀看著正在抓緊進行保暖加固改造的工人,一臉歡喜地告訴記者,安裝了這種保溫層,家里的溫度至少能提高4攝氏度。
“目前,49、36號樓的工程已經完工,39、34號樓的工程已經接近尾聲,爭取供暖開始的時候,這些樓的改造全部完成。”11月10日,花園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花園社區首批改造的樓宇,將有接近200戶居民受益。
記者從市燃氣熱力處了解到,自2008年以來,我市對35個小區進行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程。
“較之老小區的保暖加固,供暖節能工作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供熱計量改造,從前年就正式開始。”市燃氣熱力處副處長吳海華告訴記者,我市老小區平均耗熱量為53瓦/平方米,較之普通小區每平方米能高出15瓦。
“對年均新增100萬至200萬平方米供暖面積的威海來說,節能改造勢在必行。”吳海華表示,其中,僅以去年7個率先試點的供熱計量計費小區為例,通過計量改造為居民節省下了10萬多元的供暖費。
成效引發動力。
看到效果之后,今年,我市更將保暖節能提上重要議程,在市區范圍內全面推行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除4個老小區實行供熱計量與保暖加固“捆綁”進行之外,還將7個試點小區擴大至35個,分別進行了熱能表及溫控裝置安裝。“目前,僅剩個別小區溫控裝置尚未完成,今年我們計劃這35個小區全部實行熱計量收費試點。”吳海華說。
改造快速推進的背后,既離不開熱電企業不懈的努力,更離不開完善的推進機制。
據了解,2008年3月我市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供熱計量改造示范城市之后,為加快推進工作進度,我市成立了供熱計量改革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威海市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威海市供熱計量管理辦法》《威海市兩部制熱價》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市城鄉建設委與各市及市區供熱企業簽訂責任書,調動了各市區和供熱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今年,為加快推進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進程,我市還于10月1日下發了《威海市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實施方案》,規定“十二五”期間,全市計劃完成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1062.37萬平方米,其中市區完成542萬平方米,榮成、文登、乳山分別完成191萬平方米、120萬平方米以及209.37萬平方米。
制度保障是前提,資金保障是根本。
為此,我市還明確了改造工程的五項資金保障:充分利用國家獎勵資金,建立地方財政以獎代補政策,受益居民投入,項目實施單位補足差額資金,既有公共建筑由產權單位自行解決改造資金。其中,建立地方財政以獎代補政策是參照國家給予節能改造獎勵的辦法,按屬地原則設立既有建筑節能綜合改造專項資金,實行供熱計量改造的項目按10元/平方米予以補助,同時進行外墻圍護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再按國家獎勵資金1:1的比例給予補助。
多措并舉,供熱準備進入倒計時
大投入新增供熱機組、籌資金購煤建網、入基層了解供熱民情、加班加點檢修設備……入冬后,市熱電企業職工扛壓力,擔重任,只為了一個心愿———讓市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10月26日,接到熱電廠試水通知的宅庫花園小區居民們一大早就開始檢查起了自家的供暖設施———走廊上的鎖閉閥是否丟失,管道是否滲漏,室內暖氣設施是否有破損,是否關閉放風閥,在試水時不在家的居民也紛紛提前關閉了家中的供回水閥門。宅庫花園小區成為今冬我市首批打水試壓區域之一,自此,完成供熱鍋爐、機組等設備檢修工作的各供熱企業開始對轄區主管網上水試壓,11月初上水試壓工作全面完成。試水期到來之際,不少居民撥打各供熱企業的供熱熱線,咨詢試水需注意事宜,就此,各供熱企業提醒,居民要留心供熱企業發布的試水通知,試水期間務必家中留人,以免出現漏水等情況。
“集中上水主要是檢查轄區供熱管道和各用戶家中管道是否通暢和安全,從而為今冬正式供暖做好準備。”熱電集團管理宣傳處張華才處長介紹說,4月份啟動的供熱鍋爐、機組等設備檢修和設備消缺工作已于10月初全部完成,并已于10月底相繼開始上水、冷循環和切換,11月10日具備供熱條件。在我市其他供熱企業記者了解到,目前,各企業供熱鍋爐、機組等設備檢修工作都已全面完成。
供熱保障,設施先行。為了保證滿足不斷增長的供熱需求,各供熱企業積極籌措資金,加快熱源建設和管網改造。
11月11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威海熱電集團廠區內看到,新建的9號鍋爐四五十米高的紅色架體已經完成,工人們緊鑼密鼓地進行鍋爐設備安裝。
據了解,熱電集團現在的生產規模是八爐八機,總裝機容量分別為1325噸/小時和25萬千瓦。隨著轄區內熱負荷增幅加快,現有熱源已經無法滿足市區的用熱需要,針對這一情況,熱電集團在去年投資1.3億元進行8號爐和8號機組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又投資2億元進行9號機組的建設,其中9號爐投資8000萬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主要設備已采購到位,鍋爐主體正在安裝,預計年底安裝完畢,2011年1月投產運行。
“今年我廠新入網用戶1.2萬戶,新增供熱面積101萬平方米,目前仍在增容中。”張華才表示,9號機組運行后可增加120噸/小時蒸汽,可為200多萬平方米供熱,將有效解決今冬明春的供熱熱源不足問題。另外,根據節能減排計劃,熱電集團今年投資8000萬元,進行了4號-9號爐的脫硫工程改造,爭取年底前完工。
無獨有偶,為滿足供熱需求,各熱電企業都通過設施新建和升級來提高供熱能力———綠能熱電廠投資1000余萬元的20噸/小時環保常壓鍋爐將在本周內投產,屆時,全廠總熱能可為張村、羊亭、初村等地4000戶居民、300多萬平方米提供供熱服務;新建220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可增加供熱350多萬平方米。對威海二中南校區至長峰、電廠至溫泉段等區域開展了管網建設改造等8項重點工程,總投資達2.3億元……
供熱企業并未止步于這熱火朝天的供熱設施改造,而是用更為周到熱情的服務將今冬供暖戰打得更漂亮。
“您家去年的供暖情況怎么樣?溫度達標嗎?”……怡園街道辦事處中盛園社區迎來了一支供熱服務隊伍,社區居民聞訊趕來,反映自家的供熱問題,咨詢供熱事宜。鯨園、環翠樓、竹島、田和、怡園……6月以來,供熱服務人員的身影就出現在市區各街道社區,宣傳供熱知識,傾聽老百姓的意見和建議,為百姓解決供熱問題。
足跡遍布87個社區,發放宣傳材料8800多份,解決小區管網老化和供熱效果不好等百姓關心的問題341個……歷時5個月的威海熱電集團走訪活動讓轄區居民切實享受到了熱電企業人本服務的碩果,活躍在市區各街道、社區的供熱服務隊伍為社區居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熱情貼心的服務像一股股暖流淌入居民們的心田。
博通供暖中心主任帶領客服人員走進金海灣B區,邀請社區居民座談。針對座談會上居民提出的問題,技術人員走進居民家中現場檢修;新力熱電公司服務人員在望海小區組織現場咨詢會;合源熱力公司員工走進經區北溝村聽取用戶意見……9月1日起,二熱電下屬公司集中開展的走訪和座談活動贏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除了上門服務,熱電企業還在窗口服務上下工夫,用高質量的服務讓老百姓舒心、安心。在市區各商業銀行,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供暖繳費;在供熱服務大廳,用戶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真誠的笑臉,獲得熱情的服務。同時,供熱搶險應急機制也已全面啟動。目前,各熱電企業的供熱站熱線電話全部投入運行,實行24小時值班,搶險車輛全天候服務,供熱人員全部深入供熱一線,隨時處置漏水等各種緊急情況,保證供熱安全。
“不論我們有多難,都要保證轄區用戶冬季供熱。”這是熱電企業堅定不移的理念和對萬千用戶的承諾,也是供熱保障的動員令。在煤炭漲價、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各熱電企業打贏冬季供暖戰的信念沒有動搖,他們節能挖潛,積極籌措資金采購煤炭,熱電集團安排得力人員暢通渠道采購煤炭,目前已存儲煤炭14萬噸,并且,每月都會有10萬噸煤炭通過水路運抵。第二熱電集團則決定提前存儲20萬噸煤炭,保證供暖所需。(本報記者 徐榕蔚 孫世超 張小寒/文 夏志忠/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