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鎮賚縣把暖房子工程當做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他們增加投入,調整供熱布局,力爭讓城市居民過個“暖冬”。
目前,鎮賚縣城供熱是以集中供熱為主,分散供熱并存的格局。縣城供熱總裝爐容量達277噸,供熱面積179萬平方米,熱用戶1.8萬戶,其中,集中供熱總裝爐容量160噸,供熱面積為151萬平方米,管網4萬延長米,占全縣總供熱面積的84.36%。為提高供熱水平,縣里規定:凡是10噸以下鍋爐將不再批準建設使用,并逐步對現有分散小鍋爐進行聯片改造,接入集中供熱管網。今年,他們著力改善供熱布局,提高供熱效果。加大了對供熱設施建設、維修、改造力度。投資4200萬元新鋪設了一條550雙延米主干管網(DN400管),將城內的西熱源站和東熱源站連接起來,串聯后的東、西兩站,互為首尾,熱量溫度和機械動力實現了平衡互補;東、西兩站供熱能力加強后,他們將原由北站供熱的團結路以南的供熱區域劃并到東、西供熱站供熱片區,以減少北站長期超負荷的供熱壓力;新建12座換熱站,并對其所覆蓋24公里支線管網進行改造,使換熱站與主干管網及小區支線管網有效連接貫通,形成按溫度變化可調節的“間供”系統。通過上述這些“均衡供暖”改造措施,已大大改善以往那種群眾反應較大的遠冷近熱、系統調節困難、用戶冷熱不均的問題。對因管網老化而造成取暖效果差的29棟老舊樓房(15萬平方米),集中進行了管網分戶改造、樓房地溝及樓梯間管道進行保溫處理;完成6個小區44棟樓房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經對先期完成改造樓房的冬季室內溫度測定,其室溫普遍上升了3—5度,集中供熱企業在一個采暖期節約用煤1400噸。
為提高全縣整體供熱能力,縣里還在西熱源站新安裝兩臺65噸高溫熱水鍋爐及其配套輔機設備,這兩臺鍋爐投產后,全縣集中供熱鍋爐容量達290噸,可供熱面積達250萬平方米,可以滿足未來3年集中供熱發展需要。(郭紅艷 記者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