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區取暖費少花一半錢
12月16日,在坊子新區天同·雙羊新城一居民家中,該戶雖然沒有集中供暖,但室溫達22℃,家中暖意融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這種低碳社區住房,由于采用了地源熱泵采暖和太陽能集中熱水,冬季采暖每平方米運行費用只有10元左右,比起集中供暖實惠。
該小區50號樓的一位居民冷先生告訴筆者,這樣的房子,住起來省錢又舒服。“外墻保溫好,冬天用地源熱泵供暖,暖氣費1平方米10元,比集中供暖省一半多。1個單元用1個太陽能水箱,自動上水,在屋里一開龍頭就是,也不用擔心曬壞凍壞。”冷先生說道。
“地源熱泵非常耐用,不僅能滿足業主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雙重要求,而且可自由調控。像這樣的小區居民全部入住后,這項目每年可替代標煤17000余噸,節約標煤8000余噸,二氧化碳減排42000余噸,減排二氧化硫300余噸。”談起小區內的地源熱泵機房和太陽能一體化建設,項目負責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據該小區開發商的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起初他們公司選擇地源熱泵機房和太陽能一體化建設時只是想把小區建得高檔些,樹個樣板創品牌,沒想到后來申請了國家康居示范工程,拿到了國家1466萬元的補助,還得到了市場認可。
立項建設全市首批19個社區
據了解,坊子區鳳凰太陽城小區的太陽能一體化建設等“低碳減排”、“綠色節能”低碳領域的新技術應用,也受到了省市相關部門的特別關注,并給予了高度評價。而該小區內的居民們更是感受到了低碳社區帶來的實惠,“說實話,我們在這里住,費用支出減半,舒適自然環保!”談到自己居住的小區,居民管大爺激動地說道。
此外,奎文區則爾莊社區、濰城區香頌灣小區和清荷灣小區、諸城市金東世紀城、壽光市左岸綠洲和玫瑰園小區等濰坊市的首批19個、207萬平方米低碳示范社區已立項建設,經測算,與常規社區相比,這些低碳示范社區碳排放量減少50%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耗占總耗能量的20%以上。
挖掘新能源制定6+X建設模式
近年來,濰坊市不斷探索與挖掘新能源的發展與應用,針對所在地區太陽能、淺層地能等資源豐富這一優勢,以低碳示范社區為牽引著力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對全市可再生能源資源情況進行了詳細評估,委托中國建科院編制了高水平的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制定了“6+X”建設模式。
“6”就是強制推行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墻體保溫材料與節能門窗、供熱分戶計量裝置、節能照明產品、地源熱泵新技術和綠化率達到35%以上。“X”就是根據實際,優先應用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智能新風系統、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生活垃圾處理等8項新技術、新產品。
市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助推扶持。壽光市對低碳示范社區每平方米補助10元,濰坊市高新區對低碳項目適當減免城市配套費等等。
與此同時,濰坊市還堅持對新、改、擴建的12層及以下住宅和公共建筑,強制推廣應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最近,濰坊市又積極實行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產品備案制度,要求未經登記備案的產品不得用于建設工程,并不斷擴大其應用范圍。
在實踐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還積極培育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加快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坊子區天同·雙羊新城項目、宏力英倫風尚發電項目,都獲得了補助資金。此外,濰坊市還積極引導墻材生產企業研發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產品。目前,全市新型墻材企業達到115家,年生產頁山巖磚、混凝土多孔磚、蒸壓加氣砼砌塊、工業廢渣隔墻板等3大類、20余個產品,走在了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