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規劃提出單位GDP能耗減少20%的目標,今年是完成這一目標的最后一年。從今年前三季度和目前完成的情況來看,這一目標有望實現。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上升階段,節能減排工作需要常抓不懈,要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能源產業,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從根本上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因此,這需要打好節能減排持久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工業、交通、建筑業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眾所周知,在能源消費上,我國與以消費為主的發達國家不同,我國能源消費60%-70%是用在工業上,節能減排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提高工業能源使用效率,將對節能減排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國家和有關部門今年以來相繼出臺政策,確保節能減排實現預期目標。5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5月份開始,工業部門開始停止審批、核準、備案“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要求堅決抑制鋼鐵產能過快增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8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公告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18個行業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共涉及企業2087家,其中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762家,造紙279家,印染201家,焦炭192家,煉鐵175家,鐵合金143家,制革84家。從各省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下半年,相關部門嚴格工作進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防止落后產能轉移。
在國家和有關部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三季度以來,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今年前10月,工業節能取得顯著成效,6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明顯;11月份,高耗能行業增速略有反彈。前3季度,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增速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低1.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7%,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10.37%;10月份,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回落速度高于全部工業0.2個百分點;11月份,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反彈速度高于全部工業0.1個百分點。能源公報也顯示,前3季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降低率顯示,除廣西 、青海、寧夏、新疆外,其他地方的數據都為負值。
這些數據說明,在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下,經濟朝著預期的目標保持平穩增長,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果。西部一些地方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不明顯,也說明了我國節能減排呈現東、中、西階梯狀格局。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節能減排力度大,成效顯著,而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多干快上,對節能減排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重視不夠。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和資源,今年國家對能源稅進行了改革,將實行誰使用誰付稅的原則,相信此舉會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契機,同時也能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今年以來,我國在交通、建筑以及其他領域,也加快推廣高效節能產品的應用,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例如在交通方面,該行業能源消費是以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為主。有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億輛,如果按照現在的這種發展趨勢,屆時能源需求、環境保護和交通壓力等問題將會進一步凸現。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有助于解決這些矛盾。今年以來,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日前,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已經基本完成,我國將投入巨額資金扶持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發展。同時,國家質檢總局正開展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的研究工作。今年我國將建成公用充換電站75座、充電樁6209個,目前充電樁的建設已基本實施。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透露,經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節能目標有望如期實現,而減排目標已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間,我國推進節能減排的工作異常艱巨,但取得的成效舉世矚目。節能減排對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成績面前還要清醒地看到,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例如鋼鐵和水泥的產能仍然過剩,風電和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存在重復建設,同時,人民幣升值壓力和貿易保護所導致的摩擦也將加劇上述問題的嚴重性。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變被動為主動,必須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依靠消耗物質資源支撐發展的粗放發展方式。
我國人均資源占有水平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企業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而發達國家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推動碳交易、碳關稅等節能環保技術標準、貿易壁壘和準則,這對我國形成巨大壓力,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加強政策的創新和引導。
9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會議確定了七大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列入其中。七大產業中有三個產業與節能減排密切相關,說明國家對今后產業發展趨勢和節能減排工作高度重視。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指出,要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有關編制“十二五”規劃的報道中,我們已經看到節能減排工作今后將要發生的一些可喜變化。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上升階段,能源需求將會不斷加大,這就需要改變目前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開發新能源,擴大核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要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步伐,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促進工業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節能減排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我們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工業、交通、建筑業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眾所周知,在能源消費上,我國與以消費為主的發達國家不同,我國能源消費60%-70%是用在工業上,節能減排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提高工業能源使用效率,將對節能減排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國家和有關部門今年以來相繼出臺政策,確保節能減排實現預期目標。5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5月份開始,工業部門開始停止審批、核準、備案“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要求堅決抑制鋼鐵產能過快增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8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公告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18個行業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共涉及企業2087家,其中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762家,造紙279家,印染201家,焦炭192家,煉鐵175家,鐵合金143家,制革84家。從各省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下半年,相關部門嚴格工作進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防止落后產能轉移。
在國家和有關部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三季度以來,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今年前10月,工業節能取得顯著成效,6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明顯;11月份,高耗能行業增速略有反彈。前3季度,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增速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低1.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7%,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10.37%;10月份,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回落速度高于全部工業0.2個百分點;11月份,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反彈速度高于全部工業0.1個百分點。能源公報也顯示,前3季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降低率顯示,除廣西 、青海、寧夏、新疆外,其他地方的數據都為負值。
這些數據說明,在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下,經濟朝著預期的目標保持平穩增長,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果。西部一些地方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不明顯,也說明了我國節能減排呈現東、中、西階梯狀格局。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節能減排力度大,成效顯著,而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多干快上,對節能減排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重視不夠。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和資源,今年國家對能源稅進行了改革,將實行誰使用誰付稅的原則,相信此舉會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契機,同時也能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今年以來,我國在交通、建筑以及其他領域,也加快推廣高效節能產品的應用,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例如在交通方面,該行業能源消費是以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為主。有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億輛,如果按照現在的這種發展趨勢,屆時能源需求、環境保護和交通壓力等問題將會進一步凸現。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有助于解決這些矛盾。今年以來,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日前,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已經基本完成,我國將投入巨額資金扶持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發展。同時,國家質檢總局正開展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的研究工作。今年我國將建成公用充換電站75座、充電樁6209個,目前充電樁的建設已基本實施。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透露,經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節能目標有望如期實現,而減排目標已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間,我國推進節能減排的工作異常艱巨,但取得的成效舉世矚目。節能減排對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成績面前還要清醒地看到,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例如鋼鐵和水泥的產能仍然過剩,風電和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存在重復建設,同時,人民幣升值壓力和貿易保護所導致的摩擦也將加劇上述問題的嚴重性。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變被動為主動,必須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依靠消耗物質資源支撐發展的粗放發展方式。
我國人均資源占有水平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企業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而發達國家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推動碳交易、碳關稅等節能環保技術標準、貿易壁壘和準則,這對我國形成巨大壓力,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加強政策的創新和引導。
9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會議確定了七大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列入其中。七大產業中有三個產業與節能減排密切相關,說明國家對今后產業發展趨勢和節能減排工作高度重視。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指出,要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有關編制“十二五”規劃的報道中,我們已經看到節能減排工作今后將要發生的一些可喜變化。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上升階段,能源需求將會不斷加大,這就需要改變目前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開發新能源,擴大核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要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步伐,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促進工業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節能減排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我們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