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柳青就“十一五”期間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即將到來的“十二五”的發展前景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630萬人住房條件改善
記者:讓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體住有所居,住的溫暖已經成為省委、省政府的頭等大事。“十一五”期間,我省在住房保障領域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柳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一直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之一抓好抓實。截至目前,全省建設改造總面積1.17億平方米,總投資1402億元,使城鄉211.5萬戶、630萬人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初步建立起了多渠道、多層次、覆蓋城鄉的住房保障體系。其中城市棚戶區71.2萬戶;煤礦棚戶區16.9萬戶;林業棚戶區8.4萬戶;國有工礦區1.22萬戶;農村泥草房(危房)60.2萬戶;廉租住房保障53.5萬戶(實物配租18.5萬戶,發放租賃補貼35萬戶);公共租賃住房0.06萬戶。如果按城鎮家庭收入計算,分別有93.5萬戶低收入和29.3萬戶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
記者:從2010年開始,我省大部分地區實施了“暖房子”工程,應該說,到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暖房子”工程的進展情況,請您介紹一下。
柳青:今年年初,孫政才書記提出把實施“暖房子”工程作為重要民生實事,通過一年來的努力,全省凈增供熱能力5580.48萬平方米,其中長春市2567萬平方米,吉林市1569萬平方米,其它市州1444.48萬平方米;改造撤并小鍋爐811座,改造陳舊管網818公里;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985.06萬平方米,推行供熱計量改造582.06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了年初計劃。
明年是“暖房子”工程實施的第二年,原計劃全省撤并改造小鍋爐房700座、陳舊供熱管網600公里、既有居住建筑節能和供熱計量改造500萬平方米。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將根據具體情況和居民的實際需求,對改造計劃做科學的調整,努力讓“暖房子”工程惠及更多的家庭。同時,繼續完善供熱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加快供熱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健全供熱管理機構和監管隊伍,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深化供熱計量改革,逐步推進供熱計量收費。
全面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
記者:住房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您對我們省未來的住房建設有怎樣的期許?
柳青:“十一五“期間,我們通過大規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投入,惠及了全省1/4人口。下一步,我們要通過努力,使全省更多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這是作為我們住房和城鄉建設者們共同的愿望,我想這個愿望會在“十二五”得到更好的實現。
“十二五”期間,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概括來說就是:突出“一條主線”,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城鄉規劃為引領,統籌城鄉一體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進程。提高“五種能力”,即以轉變建設行業經濟發展方式為基礎,全面提高城鄉規劃的調控力、房地產業的拉動力、建筑業的支撐力、市政公用事業的承載力和居民住房的保障力,切實發揮“五力”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推動作用。實施以“六路安居”、“暖房子”和節能減排工程為重點的吉林宜居環境再造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