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供熱面積預計可達13483萬平方米
本報12月21日訊 (記者 趙麗娜)2012年年底,太原市建成區將全部實現集中供暖。今日上午,太原市召開“決戰兩年實現清潔環保型(綠色)供熱全覆蓋”工作推進會,會議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討論。
根據相關部署,市政府決定決戰兩年實現清潔環保型(綠色)供熱全覆蓋。通過兩年時間集中建設改造,到2012年年底,實現建成區清潔環保型供熱全覆蓋,供熱率達100%,基本消除分散小鍋爐燃煤供熱現象。全覆蓋目標實現后,每年可節約標煤146萬噸,減少煙塵排量33088噸,二氧化硫排量19365噸。
目前,太原市需供熱建筑面積為9976萬平方米(其中清潔環保型供暖6350萬平方米,3626萬平方米屬于城中村小鍋爐采暖)。根據太原市建設規模及人口增長速度,預計明后兩年,新增建筑面積1600萬平方米。到2012年年底,需供熱面積將增至11576萬平方米。而目前,太原市熱力公司、城北熱力公司、六家大型區域供熱企業及清潔能源集中供熱總能力僅有7003萬平方米,其余4573萬平方米供熱缺口需在兩年內補上。
太原市集中供熱工程從1990年開工建設,從2002年開始,集中供熱建設每年以400萬平方米的速度遞增,8年增加供熱能力3500萬平方米。如按此速度,4573萬平方米的缺口需要11年才能補上,現在卻要求在兩年內建成投運。
為確保順利實現集中供熱兩年全覆蓋,急需建設相配套的供熱熱源和管網。按照分步驟計劃,主要有7個(類)熱源項目上馬實施,其中瑞光熱電一期、嘉節熱源廠和二電七期供熱工程必須在2011年3月底前開建。從現在起,各有關單位將倒排工期,提前辦理相關手續。對于實施難度較大的城中村小鍋爐拆除工作,將由各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住建委和市環保局聯合推進。新建的熱源供熱區域主要分布在南內環街以南、東山過境高速路以西、南環高速路以北、柴村及周邊地區、晉源區南邊界以北等區域,填補目前的熱源供應空白。
以上項目全部完成后,太原市可新增供熱能力6480萬平方米,如果新項目投運、舊項目同時保留,屆時,太原市集中供熱總能力可達13483萬平方米。
除熱源、管網建設分步驟加緊建設外,還將出臺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以支持和保障太原市集中供熱在2012年底實現全覆蓋。預計,兩年內新建熱源、熱網項目投資73.5億元,用戶二次管網改造投資13.7億元,工程總投資87.2億元。
■點擊會議關鍵詞
城中村:城中村的小鍋爐既浪費能源污染環境,還不能保證供熱效果。市城鄉管委會工作人員通過摸排統計出,目前太原153個城中村供熱總面積為1600萬平方米。兩年內,將對城中村實現搬遷改造,逐村實施管網改造工程,提供熱力站建站用地,拆除燃煤土小鍋爐。
冷凝熱:冷凝熱是通過收集電廠發電余熱實現供暖,是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但利用冷凝熱最大的問題在于,熱的提取量取決于電廠的發電量,而與天氣狀況無關。比如,當天氣寒冷需要大量熱量時,冷凝熱的收集量卻不一定能保障。所以,利用冷凝熱供熱的區域必須保持足夠多的余量,才能應對天氣變化,如果只按照1∶1設計供熱能力和供熱需求的話,將無法確保供熱平穩運行。
供熱能力與供熱需求:如果達到規劃的新增熱源項目全部實施投運,同時舊項目保留的理想狀態,太原市集中供熱總能力可達13483萬平方米,這與兩年后預期的供熱需求相比,稍有盈余。但是,參照國外發達供暖工程,其熱網能力遠遠大于實際供熱需求。顯然,太原市需要建設更多的熱源及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