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11月9日 星期二 晴
“還是先說說供熱中心在節能方面所做的工作吧。”今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節約能源法實施監督檢查組一行來到天津市瑞景供熱中心,在聽完供熱中心基本情況的介紹后,檢查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袁駟微笑著說。
“我們推行的熱計量工作今年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供熱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截至本采暖季,安裝熱計量表的用戶面積已經達到146萬平方米,2.1萬戶,占總面積的52.6%。其中,已實行計量收費的用戶71.3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26%。
“老百姓都能認同供熱分戶計量嗎?”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何少苓關切地問。
“目前采暖收費是每平方米25元,實行分戶計量后,會根據用戶用熱量的多少,實行多退少補。”該工作人員回答,“2009至2010采暖季,就有59%的用戶獲得退費,共計74萬元。老百姓能得到實惠,自然也就認同了。”
隨后,檢查組一行來到天津一個小區,深入住戶家庭了解計量節能工作。
在邢克文老人家,老人給檢查組演示了如何自行調節暖器溫度。“您現在比過去省錢了嗎?”袁駟向老人問了這個檢查組最關心的問題。
“前年省的多些,因為是暖冬,有三百多塊錢。去年天氣冷,省了兩百多塊錢。”老人回答。
“您對這個系統滿意嗎?”袁駟又問。
“挺滿意的。”老人樂呵呵地說,“這個系統設計得很好啊,既節約了能源,也讓我們老百姓省了錢。”
離開邢克文老人家,檢查組又來到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十一段小區,察看大板樓節能改造工程。
紅橋區區長張泉芬介紹,丁字沽十一段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是大板樓結構,冬冷夏熱,保溫性能差。今年6月下旬,按照天津市建委的統一部署,紅橋區對小區建筑及供熱系統進行了節能改造,將建筑外墻及屋面粘貼了保溫板,外窗更換為內開塑鋼中空玻璃窗,樓門入口處新裝了保溫門;同時對供熱系統進行了改造,為各用戶安裝了熱計量表……
在一幢大板樓內,檢查組遇到了小區居民王利民。
“小區的外墻、玻璃等都進行了更換,你覺得怎么樣?”袁駟話音未落,王利民就已經一連說了幾個“挺好”。
“你自己也要承擔一部分費用嗎?”袁駟又問。
“有一些。”王利民打了個很小的手勢。“我一個普通的打工族,也能負擔得起。我們都很歡迎這個工程。”
坐在回程的汽車上,檢查組成員依然情緒很高,熱烈討論著下午察看時看到的情況。“這說明要把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與節能減排緊密結合起來,使節能減排更受老百姓的擁護和贊成。”袁駟高興地說。
背景資料
國務院提出“十一五”期間“推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的工作任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制定了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對節能改造項目給予獎勵的財政政策。2007年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173億元。已完成節能改造的1.2億平方米建筑可形成節約120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減排二氧化碳32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4萬噸。
節約能源法相關規定
第三十八條國家采取措施,對實行集中供熱的建筑分步驟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按照用熱量收費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應當按照規定安裝用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環保才是企業立足之本
11月10日 星期三 晴
上午八點半,檢查組準時出發,前往天津振興水泥有限公司,實地察看該公司低溫余熱發電和電機變頻改造項目。
作為“天津市節能減排示范基地”和“天津市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單位環境友好企業”,天津振興水泥公司不只有灰色的廠房、高聳的煙囪、巨大的轟鳴聲,還有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把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立足之本。”
“這個口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樹聲說。
“之所以確立這樣的發展道路,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看到,沒有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這兩條,企業是站不住腳的。”振興水泥公司負責人說得很實在。
據該負責人介紹,2008年,振興水泥公司采用最新余熱發電技術,建成一座純低溫余熱發電站,年可發電5400萬度,滿足公司25%的用電量,相當于年節約2萬噸標準煤,減排5萬噸二氧化碳氣體;公司還積極應用最新節電技術,對高低壓電機實施變頻器技術改造,近兩年共改造電機12臺套,年可節電300萬度,折合標準煤1200多噸。
實地考察這兩個項目后,蔣樹聲問同行的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賈泓:“低溫余熱發電和電機變頻改造都屬于高精尖技術,在整個天津市的同行業中推廣得怎么樣?”
“天津市綜合能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基本都能達到振興水泥公司這種水平。”賈泓回答,“當然,振興水泥公司是在天津市水泥行業中做得最好的。”
據賈泓介紹,近幾年,天津市加快實施百項節能技術,如在冶金行業普及了熱裝熱送、連鑄連軋;電力行業實現了熱電聯產;建材行業推廣了窯頭、窯尾廢氣余熱回收技術;石化行業采用了油氣密閉集輸和能量系統優化技術。截至2009年底,“千家企業”累計完成節能量317.19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十一五”計劃的177%。
背景資料
近幾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資金不斷加大對燃煤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投入力度。“十一五”前四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48億元、中央財政資金184億元支持實施了5127個重點節能項目,形成2.6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今年又安排了中央預算內投資32億元、中央財政資金39億元支持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可形成8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節約能源法相關規定
第三十一條國家鼓勵工業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的電動機、鍋爐、窯爐、風機、泵類等設備,采用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潔凈煤以及先進的用能監測和控制等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