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3月24日電(記者 呂曉宇)24日,記者從山西大同市政府了解到,大同市政府、華電大同第一熱電廠及大同煤礦集團采用清華大學專利“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對大同市棚戶區、沉陷區成功實施了熱電廠及棚戶區和沉陷區治理新區的供熱改造工程。這項供熱改造工程也是世界上首個投運的采用該項專利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工程。
23日,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國內20多名熱電聯產及供熱行業方面的知名專家通過現場考察及會議評審,認為這項工程采用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同煤礦集團棚戶區和沉陷區居民6萬多戶的供熱問題,經過近一個供暖季的檢驗,大同煤礦集團“兩區”供熱運行平穩,供熱質量良好。
有“煤都”之稱的山西大同市60多年來累計產煤23億多噸,形成了大批礦工棚戶區和大面積采煤沉陷區。“十一五”期間,國家投巨資開展了棚戶區、沉陷區“兩區”治理。隨著治理規模擴大,“兩區”建筑采暖面積迅速增加,但原有的供熱系統熱源明顯不足,給“兩區”居民生活造成了影響。
運行數據和權威機構檢測表明,這項供熱改造工程在不新增熱源的情況下,不僅提高了熱電廠的供熱能力,實現了熱電廠汽輪機乏汽余熱回收134MW,提高了熱電廠49%的供熱能力,同時在熱力站利用吸收式換熱技術,使熱網輸送能力提高了66%;并使得供熱系統的供熱能耗降低了50%,減少了一半的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排放。
這個項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電廠余熱回收利用工程,為我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節能減排開辟了創新途徑,而且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同煤礦集團棚戶區和沉陷區熱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是北方城鎮采暖的主要熱源形式,承擔了超過30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如果全部采用這項技術可在不增加能源消耗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供熱機組和供熱管網擴大供熱面積11億平方米,相當于目前北京市全部供熱面積的1.6倍,一個采暖季至少節約標煤2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5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