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熱電關停得民心
有利節能減排 改善空氣質量
位于河東區六緯路的第一熱電廠始建于1937年,是本市現存歷史最長的電廠,也是首座實現熱電聯產的公用電廠,曾為中心城區8萬戶居民和企事業單位提供采暖用熱、生產用汽和生活熱水。由于地處中心城區,運送發電用煤及灰渣對周邊環境及居民出行造成極大影響。電廠關停后,將徹底消除污染源,改善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減少噪音污染,便利百姓出行。在保留歷史遺存的同時,有關部門還將整治周邊環境,拆除臨時建筑,提升海河景觀。家住六緯路附近的居民張女士說,一熱電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這么多年來因為粉塵和噪音,我們一年四季都不敢開窗。如今,啟動第一熱電廠的供熱轉換工程這真是一項得民心的工程,我們居民都很支持。
工程量大任務艱巨
各部門通力配合保進度
第一熱電廠供熱轉換工程包括供熱管網建設工程、電力工程、熱水及采暖替代工程和燃氣替代工程四項內容。需建設220千伏變電站1座和大型中繼泵站2座,鋪設不同口徑的熱力、電力及燃氣管線103公里,改造熱力站167座,開采深1000米的地熱井1眼,新建燃氣鍋爐房64座。按市政府要求,全部工程需在10月15日前完工,確保今年冬季按期供熱。
由于供熱轉換工程工期緊張、破路工程量大、協調難度大,給沿線及周邊居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轉換工程,供熱、電力、燃氣等部門和單位抽調了精兵強將晝夜施工,做到“隨破路、隨施工、隨恢復”,并組織專人對破路施工居民出行地段進行交通疏導,堅持文明施工。市、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也都對該工程給予了大力支持。不但在行政審批上開通了綠色通道,更在及時恢復路面和綠化,降低排水管道內水位等方面盡職盡責。
各項工程倒排工期
確保居民生活不受影響
據第一熱電廠供熱轉換工程指揮部負責同志介紹,為確保熱電廠關停前居民的各項生活不受影響,供熱管網改造方面將從東北郊熱電廠鋪設兩條口徑為1.2米、全長23公里的供熱管線與第一熱電廠現有管網連接,同時將中心城區現有采用蒸汽采暖的管網改造為熱水采暖管網,用以替代第一熱電廠現有8萬戶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總計970萬平方米的采暖供熱。供電方面將在天津針織廠內建設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并鋪設25公里電源線,對電廠現有電力負荷進行切改。已開工的光明橋輸變電工程和即將開工的東興220千伏變電站的輸變電能力,不但可替代第一熱電廠185兆瓦的電力負荷,還可為“十二五”時期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預留充足的供電容量。除變電站外,電力替代工程還包括由黃巖路變電站、天鋼升壓變電站至光明橋變電站的兩條、總計22.4公里的輸電線和配套的110千伏及35千伏的出線。另外,還將在針織廠院內建設地熱井及配套小型燃氣鍋爐,以繼續向河東區六緯路至津塘路附近的9個居民小區的2944戶原熱水用戶家庭供應生活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