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在溫暖的圖書館里閱讀。這所學校采用工業余熱型高溫水源熱泵機組,將四平市熱電廠排放的廢熱回收,為教學樓、學生公寓和教師公寓供暖。 孫樹寶攝 (新華社發)
我國工業領域余能利用空間很大,工業冷卻水、工業廢水、地熱尾水中蘊含著大量熱能,但因熱值較低難以提取,熱源熱泵技術可將廢水中的7攝氏度至50攝氏度的低品位余熱,轉換成50攝氏度至85攝氏度的高品位熱能加以利用,用于供暖制冷等生活所需,是一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把能源綜合利用起來的好辦法。
電廠余熱用于供暖
工業用余熱型地源熱泵技術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消耗1度電,就能得到相當于5度電的熱能,綜合算下來,能源利用效率是原來利用燃煤供熱的2倍以上。
四平電廠是位于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個中型電廠,有兩個巨大的水泥冷卻塔,進入冷卻塔的水溫大約為20多度,從塔頂落下后降為10多度,熱泵技術可從20多度的冷卻水中提取約10度的熱能出來變為供暖的熱源,這樣既降低了水的溫度,達到了冷卻的目的,又將工業廢水中過去看來沒有價值的熱能,變為可貴的供暖熱。
這股暖流恰恰流到了不遠處的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總計供暖面積84000平方米,最大供暖半徑700米,一次熱源(電廠提供的低溫熱水)距離學院的機房1500米。地源熱泵系統將電廠的部分發電余熱回收,使低品位的熱能經水源熱泵提升后,為校園提供冬季供暖。
“以前我們使用的是市政管網供熱,每年寒假前都要放掉供暖系統的水,供暖費一分不少收不說,還會凍掉大量暖氣片,開春得維修,現在使用熱泵技術供暖,因為供暖溫度調節靈活方便,放寒假的時候,我們可以調低暖氣的溫度,節省運行費用,這樣一來,每年單供熱費這一項就能節約30萬元。采用這種供暖方式,省去了自己建鍋爐房,又不燒煤和天然氣,不污染環境,還省了不少采暖費。”吉林省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韓金玉說。
除此之外,電廠還減少了冷卻水的蒸發量,粗略估算,僅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一個項目電廠每年可節水23萬噸。該項目的設計單位——長春工程學院設計研究院周清村院長說,項目的節能減排效果也很明顯,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項目實際供熱面積為26萬平方米計,一年可減排粉塵6噸、二氧化硫153噸、二氧化碳13938噸,每年少向大氣層排放溫室氣體熱量13萬千瓦。
提供該項目技術的山東科靈空調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建民告訴記者,這種工業廢熱型水源熱泵,能夠適應工業余熱水溫差大、水質差的特點,可靠性強、自動化程度高,水質要求低,適用范圍廣,可利用的水體溫度為7℃至50℃,熱水出水溫度可達50℃至85℃。
葛建民表示,工業用余熱型地源熱泵技術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消耗1度電,就能得到相當于5度電的熱能,綜合算下來,能源利用效率是原來利用燃煤供熱的2倍以上,而其運行費用并不高,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