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蒲長廷)今天上午,2011年北京供熱節能與清潔能源產業博覽會開幕。在展會上,記者發現不少供暖企業都打出了“通斷時間面積法”作為供熱收費的手段,該法以每戶的供暖系統通水時間為依據。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技術有望于年內在全市推廣。
據介紹,目前全市使用的熱計量收費方式,均是采用用戶熱表或者分配式計量等裝置,計量熱價按照用熱量征收,價格標準為0.16元/千瓦時,用戶熱費計算公式為:用戶熱費=基本熱費+計量熱費;其中,基本熱費=基本熱價×建筑面積,計量熱費=計量熱價×用熱量。
如果采用通斷時間面積法計費,可以避免用戶熱表累計熱值與樓棟熱量總表熱值之間的誤差,更便于市民“用多少熱,花多少錢”,能夠清楚直觀地了解家中的室溫和用熱量。
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采用通斷時間面積法計費方式,需要更換現有熱計量表,目前還在試用階段,今后新增加的供熱小區有望換新表。
此外,據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還表示,5年內將推廣“插卡購熱”,市民可通過IC卡進行購熱。
●名詞解釋
通斷時間面積法:以每戶的供暖系統通水時間為依據,分攤建筑的總供熱量。
具體做法:供熱單位在用戶家中放置室溫控制器,測量室內溫度,用戶也可自行設置室內溫度,并通過已經安裝的室溫通斷控制閥,對家中的循環水調節室溫。另外,供熱單位可以通過市民家中的遠程室溫控制器,記錄和統計各個用戶的循環水通斷接通時間,按照用戶累計接通時間結合供暖面積分攤整棟建筑的熱量。
具體收費方式:某戶計量熱費=(某戶面積×通水時間/各戶面積×各戶通水時間之和)×樓棟總熱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