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記者 金學思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天津市節能工作推動會上獲悉,“十二五”期間,天津市新建建筑全面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新建建筑必須按照供熱計量規程設計和施工。今年,天津市將結合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采集系統,安裝供熱計量表,開展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抄表試驗,逐步推進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收費。
根據《天津市供熱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天津市集中供熱面積將達到3.79億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3%,中心城區達到96%以上。大力發展熱電聯產和燃氣等清潔能源供熱,熱電聯產供熱比例達到42.2%以上,可再生能源供熱比例不低于12%,燃氣清潔能源供熱比例達到11.1%以上,基本形成以熱電聯產和清潔能源供熱為主的供熱發展格局。單位面積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30%。“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積極推動熱電廠建設,還將大力推廣應用地熱資源梯級利用和熱泵供熱技術,有冷、熱共同需求的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淺層地熱能和燃氣。
天津市建筑工程設計院暖通專業總工程師伍小亭:
要讓供熱單位、企業有更大積極性采用此種收費體制
天津市供熱計量工作在全國走得是比較早的,供熱計量系統技術水平比較先進,實施供熱計量的面積在全國大中型城市中屬于前列。目前,天津市新建建筑都按照供熱計量規程設計和施工,但真正在具備條件的建筑中全面實施計量收費,還需要進一步推動。
從目前全國供熱計量工作推廣的情況看,關鍵在于如何在計劃體制下,采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供熱單位、企業有更大的積極性采用此種收費體制。因為用戶要求實施供熱計量的目的就是要減少熱費支出即供熱單位要退費,而實施供熱計量后,供熱單位減少了熱費收入,現實利益受損。推行供熱計量后供熱企業利益受損和用戶要求減少熱費支出之間的矛盾,是推行供熱計量的核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