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采暖期前,遼寧省各市組織實施新改建熱源廠及供暖管網、鍋爐等維修改造工程,全省投資近40億元,是近幾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
在供暖期內,民心網啟動了群眾網上“評議供暖”和“百戶家庭問供暖”走訪調查活動的大規模宣傳,群眾對供暖問題給予更多關注,與前幾年度同期相比,群眾通過民心網反映的涉及供暖方面問題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從訴求總量來看,2010-2011年度供暖期內供暖方面訴求總量約為上一年度訴求總量的1.86倍。
根據群眾通過民心網反映的訴求內容分析,主要涉及未按時供暖、供暖不達標、提前停供、收費不規范等方面問題。
調查中,數據表明全省各市均出現市民反映問題上升趨勢,沈陽市遼中縣、本溪市南芬區、撫順市經濟開發區等少數地區投訴率下降。
進入隆冬后,氣溫明顯偏低,2010年12月24日至2011年1月30日,全省平均氣溫-11.9℃,較常年同期(-9.4℃)偏低2.5℃,為近10年來最低值。由于供暖問題受氣溫影響較大,供暖設施調整不及時極易造成供暖不達標,導致訴求量增加;從2月開始,遼寧省各地氣溫逐步回升,供暖問題訴求量也呈明顯下降趨勢。
突出表現為,供熱期開始,設備仍未調試完畢、供熱設備出現故障或供熱改造未能按時完成。還有的新建樓盤入住率低,開發商考慮經濟利益,未及時與熱源掛網。部分用戶建議遇到此類問題,未按時供暖應予以退費。
而最常見的是供暖不達標的問題,由于供熱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取分時段供熱的方式,因司爐時間較短且出水溫度不高。
遼寧省的部分地區尚無供暖不達標測溫退費標準,遇到供暖不達標問題只能是盡量調整參數,這種情況讓市民存有不滿情緒。
另外,原有熱源無法滿足房地產開發的需要,“小馬拉大車”導致設備故障頻發,不得不中斷供暖也是造成供暖溫度不達標的又一因素。
在民心網的數據調查中,處理供暖問題的辦理難點較為突出的是測溫退費難,很多市民反映,供暖公司工作人員常常在陽光充足且溫度較高的時間段到用戶家進行測溫,不能真實反映用戶家中實際供暖溫度情況。
針對供暖問題,相關部門表示,今年將繼續下大力度關注,并在切實解決相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