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聚焦山西】綜合編輯:昨日下午,隨山西省政府代表團從歐洲三國學習考察歸來的大同市市長耿彥波在市政府常務會議室主持召開會議,就繼續推廣應用清華大學“基于吸收式換熱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進行專題協調。他指出,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對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節能減排有著積極的作用。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本著惠及民生的原則,及早動手,搶抓時間,大力推進這一世界級供熱領先技術的建設步伐,力爭在今冬采暖期到來之前完成建設,確保供熱正常進行。
大同副市長郝月生參加市會議。
伴隨著城市的改造建設,大同市先后投入10多億元,通過敷設供熱一次管網、拆除燃煤鍋爐、新建熱力站等方法,著力提高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能力。然而,由于平均每年新增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熱源近800萬平方米,再加上煤炭價格增長、供熱成本倒掛等原因,供熱熱源的增加速度仍然無法趕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去年,大同市主城區的熱源基本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但是同煤集團采煤沉陷區和棚戶區“兩區”的熱源卻出現了缺口。經過反復研究論證, 2010年8月~12月,華電大同第一熱電廠有限公司實施了乏汽余熱回收利用工程,利用清華大學“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對2×135兆瓦熱電聯產機組進行改造,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供熱的目標。經過近一個采暖期的實驗,使用該技術的同煤“兩區”供熱運行平穩,供熱效果良好,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普遍贊譽。今年1月,西安熱工研究院對華電大同第一熱電廠有限公司汽輪機組“乏汽余熱回收機組”熱力性能進行了測試,檢測結果顯示,該項目節能、經濟和社會效益都非常明顯。因此,大同市今年將繼續推廣應用“基于吸收式換熱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對大唐云岡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2x30萬 千瓦機組實施一期改造,明年對2x20萬千瓦機組進行改造,增加供熱面積,減少能源消耗。
會上,耿彥波、郝月生聽取了清華大學能源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市供熱部門、大唐云岡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等關于“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技術”在推廣中所遇問題的匯報,現場協調解決投入、收益等問題。耿彥波指出,供熱是關乎千家萬戶的大事,我們要通過不斷努力,讓百姓過上暖冬。針對供熱供需緊張的矛盾,我們要在確保原有供熱體系正常運轉的基礎上,通過實施余熱利用、節能減排的技術,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提升供熱能力。他要求,熱源單位、供熱部門要本著“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成果”的原則,各司其職,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把新技術推廣應用項目完成好,力爭早日見效,為冬季正常供熱奠定良好基礎。(記者 王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