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山東省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會議在威海市召開,貫徹落實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研究部署山東省“十二五”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任務。
會議表彰了“十一五”期間建筑節能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觀看了威海市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專題片,聽取了威海市、日照市、臨沂市、德州市、壽光市政府的典型發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楊煥彩、省財政廳副廳長文新三代表省政府與17市政府簽訂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目標責任書。
會議指出,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供熱計量改革與建筑節能改造是實施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住房品質、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有效途徑。要充分認識到,“十一五”期間山東省17市都制定了供熱計量收費政策和標準,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的建筑已有2461萬平方米,改造高能耗公共建筑140萬平方米,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120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9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為下一步工作摸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已經具備了全面推進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良好基礎。
會議強調,山東省2011-2013年必須完成4938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主要工作目標是:2011年采暖期開始,所有新竣工和已完成計量改造的居住建筑按用熱量計價收費;2012年采暖期前,全部完成大型公共建筑計量改造并按用熱量計價收費;2013年年底前,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4938萬平方米;到2015年,累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筑可改造總量的40%以上,改造高耗能公共建筑1000萬平方米。各級各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部門組織、企業參與、用戶配合”的原則,強力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工作任務,為山東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做出貢獻。
會議要求,供熱計量改革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要堅持以供熱企業為主體,抓好熱源、管網、換熱站等供熱設施節能技改;各市要堅持政府主導,根據省里下達的任務,抓緊編制三年改造計劃,把任務落實到改造區域和具體項目上,明確每個項目的改造內容和實施主體,堅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三年任務;以產權或使用單位為主體,大力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采取中央和省獎一塊、市縣財政配一塊、供熱企業投一塊、產權單位拿一塊、受益居民出一塊、市場運作集一塊的辦法,按照“誰受益、誰分擔”的原則,多渠道籌集改造資金,滿足供熱計量改革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需要。各市、縣政府要盡快成立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領導機構,抓好宣傳動員,加強監督考核,嚴格獎懲兌現,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把這項利國利民、事關長遠的工作抓緊抓好。
多年來,威海市為強化環境保護、轉變發展方式,實施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最嚴格的土地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和最嚴格的節能減排約束機制。同時,把建筑節能作為構建節能環保產業體系的重要突破口,積極推動供熱計量改革和建筑節能改造,實現城市建設與節能工作水平不斷提升,被評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設應用示范城市和供熱計量改革示范城市,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列為全國節能暖房工程重點市。威海市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積極學習借鑒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繼續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和建筑節能改造,爭取在節能工作上取得更大成績。
會前,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威海市古陌苑社區、古北社區等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環翠樓公園、文化藝術中心、樂天世紀廣場、濱海公園群、金線頂區域整體開發改造工程等市區城建重點項目及南竹島社區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