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記者 王秀波)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市供熱計量改革將從2011年冬季采暖期開始。從2011年冬季采暖期開始,全市已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建筑,將按兩部制收費,即變按供熱面積收費為按基礎熱價和計量熱價收費(以下簡稱兩部制)。
已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建筑今冬按用熱量收費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供熱計量改革與建筑節能工作,市政府近日下發了《關于推進供熱計量改革與既有建節能改造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出從2011年冬季采暖期開始,全市已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建筑,將按兩部制收費;2012年冬季采暖期前,全部完成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改造并按兩部制收費;2015年冬季采暖期前,所有縣(市、區)的集中供熱系統全部建成能耗在線監測平臺。
三年完成既有居民樓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325萬平方米
《意見》中還提出,2011年—2013年全市要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325萬平方米。其中,圍護結構、供熱計量和管網熱平衡三項綜合改造面積168萬平方米,供熱計量和管網熱平衡改造面積153萬平方米,圍護結構、供熱計量改造面積4萬平方米。到2015年,各縣(市、區)具有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筑要改造40%以上,有條件的爭取在2013年前完成,2020年前全部完成改造。
改造后的居住建筑達到國家、省現行能標準,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明顯增強,居住舒適度明顯提高。2012年底前,建成我市公共建筑能耗動態監測平臺;2013年底前,大型公共建筑安裝用能分項計量裝置和節能監測系統;到2015年,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降低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新建、改擴建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由開發建設單位出資
供熱計量改革方面,各縣(市、區)將采用供熱計量溫控一體化技術路線,建設供熱企業可控、居民用戶可調、政府主管部門可管的數字化管理和遠程監控調節平臺,從熱源到管網、換熱站、終端用戶的整個系統實現供熱計量智能化、系統控制自動化、住戶用熱自主化、政府監管科學化。
新建、改擴建民用建筑供熱計量,實行開發建設單位出資、銀行專戶監管、供熱企業使用、供熱主管部門監督的供熱計量資金管理制度,開發建設單位必須按規定繳納供熱計量裝置采購和安裝費用,由供熱企業組織采購安裝到位,并負責后期維修、養護、更換。2007年10月1日以后竣工的建筑,未安裝供熱計量與溫控計量裝置或已安裝但達不到標準的建筑,原開發建設單位要限期整改。供熱企業是供熱計量收費實施主體,凡已具備分戶計量收費條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供熱企業必須實行同步計量收費,否則依法追究責任。
計量供熱將實現“分室調溫、分戶可控、計熱收費”
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中,一是對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對墻體、屋面、陽臺、地下室頂板、樓梯間隔墻等部位實施保溫隔熱、防水、防潮、裝飾一體化改造;對原密封性、隔熱保溫、降噪性能差的外窗進行“推拉變平開、單玻變中空、通體變斷橋”的改造,推廣使用新型節能窗。二是供熱計量及室內溫度調控改造。對采暖制冷系統、能耗計量系統進行改造,在樓前加裝熱計量裝置,實現“分室調溫、分戶可控、計熱收費”。三是熱源及供熱管網熱平衡改造。對熱源、熱力站、管網安裝計量裝置和水力平衡、變頻等調控裝置進行節能改造。四是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統一改裝、更換高效太陽能熱水器,為建筑物提供生活熱水,提高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住宅小區可安裝使用太陽能光伏照明。
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工作中要統籌安排建筑物(群)采暖制冷系統、照明系統、圍護結構的節能改造,并同步安裝用能分項計量及節能監測系統,具備條件的還應積極應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力求投資最優化、節能效果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