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街、孫家溝等地區居民今冬開始享受集中供暖
我市的供熱管線有4100多公里,其中1000公里為使用15年以上或銹蝕嚴重的管線。市集中供熱辦公室負責人回應如何解決供熱管網老化問題,5年內完成普查及更新改造。
昨日,市集中供熱辦公室主任王文桐表示,供熱部門高度重視市民通過“溫暖大連,關注今冬供暖”話題提出的建議與意見。
針對市民提出的供熱管網老化問題,王文桐表示,目前我市的供熱管線有4100多公里,其中1000公里為使用15年以上或銹蝕嚴重的管線,需要更新改造。市集中供熱辦已經開始實施,計劃用5年時間,對全市的老舊供熱管線進行普查及更換,通過優先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以熱電廠和區域鍋爐房為基礎逐步建設和改造城市熱網體系,限制新建并取消現有分散供熱鍋爐房。同時,將采取以下五項措施,提高我市的供熱質量。
加大熱電聯產建設力度,城市集中供熱向周邊地區拓展。在北部新建華能大連第二熱電廠、擴建華能大連電廠,組建華能兩廠一網供熱體系;在西部完善甘井子熱電廠供熱體系,拆并周邊分散供熱鍋爐房;中部改擴建東海熱電廠。
積極推廣清潔能源供熱,大力推廣水源熱泵供熱技術,大力發展海水熱泵技術,實施星海灣熱泵站三期擴建、北海熱泵站三期擴建項目,新建小平島水源熱泵、泰山水源熱泵項目,實現供熱面積約420萬平方米。推廣使用天然氣供熱,隨著天然氣的引入,東海熱電廠采用天然氣為燃料進行改擴建,實現供熱面積920萬平方米。
新建大型區域鍋爐房,繼續開展“藍天碧海”工程,規劃新建及擴建20座大型區域鍋爐房作為熱電聯產區域外的重點熱源,在區域鍋爐房供熱范圍內實施拆并分散供熱鍋爐房186座,實現集中供熱面積966萬平方米。
改造及新建熱網,新建華能大連第二熱電廠供熱管網、華能大連電廠三期管網,甘井子熱電廠管網及新建區域鍋爐房等管網。
在今年供熱期前,將拆除鍋爐房30座,40臺鍋爐,實現集中供熱面積148.71萬平方米。武昌街地區、孫家溝地區、辛昌街地區的居民住戶將分別并入到大型區域鍋爐房,供熱質量明顯提高。
至2015年,我市將實現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7,09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率由90%提高到95%以上,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由29.1%提高到40%以上,清潔能源供熱率由1%提高到7%以上;以集中供熱替代分散鍋爐供熱,取消全部單臺7MW以下分散供熱鍋爐房;逐步改造中心城區的燃煤供熱鍋爐,提高單爐容量,配齊環保設施,將中心城區鍋爐房數量控制在150座以內。
記者 吉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