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普華永道科技中心策略科技服務部總監愛德華發布了一份旨在為國際半導體巨頭如何進入并占領中國市場提供服務的報告,其中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做出了這樣的描述:“中國帶動了90%的全球半導體消費的增長,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增長也是遠高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他甚至預言說,“在半導體產業,誰擁有了中國,誰也就擁有了世界”。
也是在3月,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中國大連建立一個300毫米晶圓廠,美國美光科技公司(Micron)在西安高新區投資2.5億美元建立芯片封裝測試廠。對此,賽迪顧問的分析師李珂表示,中國巨大的市場正吸引跨國巨頭來華建廠,這都將帶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繁榮與半導體行業的產業升級。
愛德華指出,一是全球前70強的半導體企業中沒有中國公司;二是中國前十強的半導體企業的平均增速遠低于國內半導體發展的平均增速。對此李珂認為,面臨跨國巨頭的來勢兇猛,中國的半導體企業還有很漫長和艱險的路要走。正所謂挑戰與希望同在,機遇與風險并存。
中國式崛起
4月4日,浦東張江微電子園區的2號樓303室,許多員工正在電腦上忙個不停,而一些如醫生一樣穿著白大褂的員工則在實驗室中干著看起來像是電器修理一樣的活,他們正是自主研發了我國手機射頻芯片的功臣,而這里就是鼎芯通訊有限公司(下稱鼎芯)的總部所在。
在全國,像這種規模的半導體企業有1000家之多,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形成了“燕子形”分布:燕子的兩翼分別是以京、津地區和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而燕子的頭部則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燕尾則以重慶、西安、武漢等城市為中心。而長三角已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最集中最發達的地區,集中了約70%的企業。
在這些企業中已出現了華為、聯想、中芯國際(合資)、大唐電信、中星微、珠海炬力等大型本土企業,但更多的公司仍然處在這個行業的起步階段。
和鼎芯一樣位于浦東新區張江科技園區的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展訊)是一家致力于手機芯片研發的半導體企業,其2006年的銷售額達3.32億元,但這只是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一個“小老弟”,排名第一的珠海炬力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下稱炬力)則在MP3芯片方面做得相當成功,其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3.46億元,炬力董事長李湘偉曾將集成電路設計業比喻為產業鏈的“眼睛”。他表示,炬力4000萬元的投入提供了大量的產能需求,帶動了將近500億元的年產值;另外一家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在去年則實現了113.50億元的收入。
實際上,長期以來,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在芯片封測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芯片制造業和設計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影響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善。但是,這種局面在近幾年有所改變,呈現出三業并舉的良好局面,芯片設計業和制造業的水平大幅提升。
在3月7日-8日召開的“2007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俞忠鈺表示:“2006年中國的芯片設計業在產業整體銷售額中所占份額已經由2001年的8%提高到了2006年的18.5%。國內集成電路企業規模逐步擴大,2006年首次出現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
也是在3月,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中國大連建立一個300毫米晶圓廠,美國美光科技公司(Micron)在西安高新區投資2.5億美元建立芯片封裝測試廠。對此,賽迪顧問的分析師李珂表示,中國巨大的市場正吸引跨國巨頭來華建廠,這都將帶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繁榮與半導體行業的產業升級。
愛德華指出,一是全球前70強的半導體企業中沒有中國公司;二是中國前十強的半導體企業的平均增速遠低于國內半導體發展的平均增速。對此李珂認為,面臨跨國巨頭的來勢兇猛,中國的半導體企業還有很漫長和艱險的路要走。正所謂挑戰與希望同在,機遇與風險并存。
中國式崛起
4月4日,浦東張江微電子園區的2號樓303室,許多員工正在電腦上忙個不停,而一些如醫生一樣穿著白大褂的員工則在實驗室中干著看起來像是電器修理一樣的活,他們正是自主研發了我國手機射頻芯片的功臣,而這里就是鼎芯通訊有限公司(下稱鼎芯)的總部所在。
在全國,像這種規模的半導體企業有1000家之多,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形成了“燕子形”分布:燕子的兩翼分別是以京、津地區和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而燕子的頭部則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燕尾則以重慶、西安、武漢等城市為中心。而長三角已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最集中最發達的地區,集中了約70%的企業。
在這些企業中已出現了華為、聯想、中芯國際(合資)、大唐電信、中星微、珠海炬力等大型本土企業,但更多的公司仍然處在這個行業的起步階段。
和鼎芯一樣位于浦東新區張江科技園區的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展訊)是一家致力于手機芯片研發的半導體企業,其2006年的銷售額達3.32億元,但這只是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一個“小老弟”,排名第一的珠海炬力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下稱炬力)則在MP3芯片方面做得相當成功,其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3.46億元,炬力董事長李湘偉曾將集成電路設計業比喻為產業鏈的“眼睛”。他表示,炬力4000萬元的投入提供了大量的產能需求,帶動了將近500億元的年產值;另外一家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在去年則實現了113.50億元的收入。
實際上,長期以來,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在芯片封測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芯片制造業和設計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影響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善。但是,這種局面在近幾年有所改變,呈現出三業并舉的良好局面,芯片設計業和制造業的水平大幅提升。
在3月7日-8日召開的“2007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俞忠鈺表示:“2006年中國的芯片設計業在產業整體銷售額中所占份額已經由2001年的8%提高到了2006年的18.5%。國內集成電路企業規模逐步擴大,2006年首次出現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