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聊城10月14日電 據聊城市物價局發布的關于舉行市區居民采暖用熱價格調整聽證會公告,今冬聊城市區居民采暖用熱銷售價格擬由每建筑平方米20元調整為25元。目前參加聽證會的27名人員名單已經確定,聽證會于14日上午9時在聊城市行政服務中心四樓舉行。采暖費每建筑平方米上調5元的消息公布后,昨日,有不少熱心市民撥打本報新聞熱線8261999,質疑采暖費漲價的合理性。
居住在利民路附近的一位市民反映,自己住的小區近幾年的供暖效果一直不好,家里溫度最高的時候在中午,剛到16℃,最低的時候12℃。按照聊城市的供熱標準,供熱溫度至少要達到16℃才能達到最低標準,而整個供暖季這種不達標的情況在這位市民家中經常出現。“最近幾年,聊城城區供熱用戶逐漸增多,有的熱電廠的供熱面積越來越大,而供熱管網還是3年以前的水平,無法適應現在的情況,處于整個管網內的用戶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現在這種情況就像是‘小馬拉大車’。在不能保證供熱效果的情況下,怎么還能漲價呢?并且漲價的幅度也太大了。”該市民表示。 “我家最近幾年的供暖溫度很少能達標,一般在十三四度左右。為了保證這僅有的熱量,我家去年安裝了雙層玻璃,整個冬天都不敢開窗戶。如果今年供暖能達標,我支持采暖費上調兩三元,主要是能不能保證供暖效果,”家住紡校家屬院的徐女士說。
對于聽證會的參加人員,有市民對此也提出疑問。根據聊城市物價局公告名單,參加聽證人員共有27名,包括13名消費者,4名供熱公司負責人,專家、學者1名,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其他人員9名。其中,13名消費者代表分別來自不同單位和居民小區。“消費者代表的13人中,其中就有物業方面的負責人,代表的本來就是漲價一方,能算消費者嗎?能代表消費者的利益嗎?這些參加聽證的人員是怎樣產生的?能不能代表大多數市民的意見呢?”大多數市民表示懷疑。(章華)
居住在利民路附近的一位市民反映,自己住的小區近幾年的供暖效果一直不好,家里溫度最高的時候在中午,剛到16℃,最低的時候12℃。按照聊城市的供熱標準,供熱溫度至少要達到16℃才能達到最低標準,而整個供暖季這種不達標的情況在這位市民家中經常出現。“最近幾年,聊城城區供熱用戶逐漸增多,有的熱電廠的供熱面積越來越大,而供熱管網還是3年以前的水平,無法適應現在的情況,處于整個管網內的用戶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現在這種情況就像是‘小馬拉大車’。在不能保證供熱效果的情況下,怎么還能漲價呢?并且漲價的幅度也太大了。”該市民表示。 “我家最近幾年的供暖溫度很少能達標,一般在十三四度左右。為了保證這僅有的熱量,我家去年安裝了雙層玻璃,整個冬天都不敢開窗戶。如果今年供暖能達標,我支持采暖費上調兩三元,主要是能不能保證供暖效果,”家住紡校家屬院的徐女士說。
對于聽證會的參加人員,有市民對此也提出疑問。根據聊城市物價局公告名單,參加聽證人員共有27名,包括13名消費者,4名供熱公司負責人,專家、學者1名,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其他人員9名。其中,13名消費者代表分別來自不同單位和居民小區。“消費者代表的13人中,其中就有物業方面的負責人,代表的本來就是漲價一方,能算消費者嗎?能代表消費者的利益嗎?這些參加聽證的人員是怎樣產生的?能不能代表大多數市民的意見呢?”大多數市民表示懷疑。(章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