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分戶計量的好處顯而易見:采暖用戶想用就開,不用就停,還可以避免“室溫低了投訴、室溫高了開窗”的情況。截至目前,太原市實施分戶計量的供熱總面積已達到730萬平方米。
又一個采暖季臨近,今冬省城分戶計量供熱涉及哪些區域?這些用戶的采暖費如何繳納?10月26日,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溫度高低自家隨便調
“家里冷了就把溫度調高點,白天上班的時候,屋子空著,就把溫度調低點或者關掉。整個采暖期可以按需取用,省了不少錢!”提及試用了兩年的分戶計量供熱,家住太原市傳染病醫院宿舍的王先生感受頗深。
據了解,太原市傳染病醫院宿舍是省城首批實施分戶計量供熱改造的小區,該小區居民已率先享受到了分戶計量帶來的好處。“我家房子有100多平方米,暖氣燒得好,冬天只開一個臥室的暖氣就夠了。如果按照傳統繳費方式,一冬天的暖氣費近2000元。按照分戶計量收費,一冬天的采暖費大約能節省400元。”該小區住戶張女士說出了很多居民的心聲。分戶計量供暖不僅節約能源,按實際使用量收費也更加合理。
“我家建筑面積有90平方米,一共裝了7個熱能表。采暖開始的時候,只要轉動這個閥門,就能自己控制熱量了。室溫想高想低,自己說了算。”位于萬柏林區大眾機械廠宿舍區的居民郭先生指著家里的熱能表向記者演示。郭先生告訴記者,今冬采暖期間,該小區預計將按建筑面積熱價的50%進行收取,最后根據實際用量,算出另一部分費用。采暖期結束后,采取多退少補的方式予以返還。
費用按兩部制收取
市政府供熱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分戶計量、按需取暖后,對用戶來說最直接的體驗就是“溫度高低可以自如掌控,用多少熱繳多少費”。
那么,分戶計量如何收費呢?
按照太原市去年年底出臺的分戶計量供熱收費方法——“兩部制”,居民需繳納自己家中使用熱量的費用,還需繳納一部分基本熱費,就是基本熱費與計量熱費同時收取。兩部分繳費先分別按原來以面積收費熱價的50%來繳納,基本熱費不變。
采暖期結束后,再根據用戶所處樓內不同位置以及實際所用的熱量,計算出節約的熱費,最后予以返還。按規定,分戶計量設施由開發商投資建設,供熱企業選型購置,政府、供熱企業、建設單位、用戶四方共同維護整個系統設施。“熱流量表在首次安裝時必須實行強制檢定,今后每4年進行周期檢驗。”供熱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居民用戶的周期檢定費用將由政府財政來保障,單位用戶的費用則由用戶自己承擔。
改造成本是最大阻力
2010年8月16日,《太原市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正式下發,規定:“今冬全市所有新竣工交付使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將取消按面積收取供熱費,一律實行按熱計量收費。同時,新建建筑不安裝供熱計量器的,市房產局將不給發房產證,熱力公司將不給其供熱。”
在供熱分戶計量的推進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因此產生的成本費誰來承擔?新建住宅一次安裝到位,每戶成本分攤下來在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而對既有建筑進行改造,每戶則需交改造資金上千元至上萬元不等。這筆費用若完全由市民承擔,顯然有些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