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將試驗熱表法、通斷時間面積法、散熱器熱分配計法、分配表法等4種計量方式,探索最適合我市的熱計量方式,力爭實現室溫可控。新建建筑從規劃設計階段開始,按照用熱量表加數據遠傳的技術路線實施。
本報11月2日訊(記者 馬國軍 見習記者 焦小超)根據市政府部署,今冬符合用熱計量條件的新建建筑和完成改造的建筑,將按用熱量計價收費。今天從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獲悉,我市今年將試驗4種熱計量方式,最終確定適合濟南的熱計量方式。新建項目達不到熱計量要求的,將不予驗收。
為降低建設成本和減少擾民,我市今冬將試驗熱表法、通斷時間面積法、散熱器熱分配計法、分配表法等4種計量方式,探索最適合我市實際的熱計量方式,力爭實現室溫可控。新建建筑從規劃設計階段開始,按照用熱量表加數據遠傳的技術路線實施。供熱企業將建設供熱計量調配控制中心,采用供熱計量溫控一體化技術路線,建設供熱企業可控、居民用戶可調、政府主管部門可管的數字化管理和遠程監控調節平臺。
供熱企業為計量收費實施主體
今年我市首次明確,供熱企業為供熱計量收費實施主體,負責做好供熱計量系統的設計、選型、安裝及后續維護工作,
以解決供熱計量設施安裝與計量收費脫節問題。各供熱企業在選擇供熱計量產品上相對統一,以保證供熱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集成節能效果。
我市要求,在供熱計量工程建設和改造中,開發建設單位須按規定繳納供熱計量裝置采購和安裝費用,否則不予辦理規劃、施工許可。新建工程項目不按規定安裝供熱系統控制裝置、計量與溫控裝置或達不到供熱計量要求的,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得并網供熱。在新建工程項目的規劃階段,供熱主管部門依據供熱專項規劃確定集中供熱單位,對申請集中供熱的建設單位提出供熱分項設計技術要求;在設計階段,將新建項目供熱系統設計及施工圖審查納入圖紙聯審程序,不符合供熱計量技術路線要求的,不予通過圖紙審查備案。既有建筑改造項目,不同步實施供熱計量改造的,不予竣工驗收,不撥付補貼資金,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也必須納入工程建設程序,以確保改造效果和質量安全。
住宅完成改造可降低能耗25%
有關人士表示,由于房屋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差,管網熱力不平衡,缺乏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冬季采暖普遍存在能耗高、室內熱舒適度差、居民熱費支出較高的問題。對既有居住建筑進行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可降低采暖能耗,降低百姓支出。完成節能改造的住宅,單位面積平均能耗下降25%左右,冬季室溫比改造前提高3-6℃,舒適性大大提高。
經測算,冬季采暖期室內熱量一半左右通過窗戶散失,夏季空調制冷的很大部分冷量也經窗戶損失,市民將自家門窗改造成密閉保溫的節能門窗非常重要。采暖期間,暖氣片應暴露敞開,勿加罩或用家具遮擋,以保證熱量自由散發。從節能角度出發,起居室溫度宜設在20-22℃,衛生間使用時設在24℃,臥室設在18℃。家中長期無人時酌情打開一個主暖氣片,避免室內完全冷卻重新加溫造成浪費。
舊小區整治將同步進行節能改造
我市自2008年起開展以提高房屋保溫隔熱性能為主要內容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今年全市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00萬平方米。根據市政府出臺的實施意見,2011-2013年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300萬平方米以上。供熱企業將與各區、縣(市)聯合對現有建筑進行摸底調查,制定供熱計量工作實施方案。目前全市已完成2.4萬棟樓房的信息普查。
在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中,以熱源或熱力站為單元,對其所覆蓋區域內的供熱系統、建筑圍護結構作為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和設計,同步實施改造。同時,改造與小區綜合整治結合,凡是確定進行綜合整治的舊小區,將同步安排供熱計量與建筑節能改造,以降低工作難度,減少改造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