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計量試點,不少居民挺迷糊(資料片)
明天濟南市新一季的供暖將正式啟動。對濟南市首批進行熱計量試點的25個居民小區的居民而言,第一個熱計量采暖季給他們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稀里糊涂”。昨天,記者對部分試點小區的部分居民進行了調查采訪發現,退費對他們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即使有的居民成功拿到退費款,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那也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故事一:群盛華城 顧女士
不按熱計量收費
流量白省了
家住群盛華城的顧女士今年已經按面積繳納了采暖費,對今年他們小區是否還是熱計量試點,顧女士表示不知情,“沒人告訴我們今年是不是熱計量試點,就去年來說,可把我們坑壞了。”
顧女士告訴記者:“去年一開始供暖說是熱計量,我們每天白天上班,家里也沒人,就把閥門都關了,即使回到了家,也只是開一個臥室和客廳的暖氣。感覺應該是節省了不少。就這樣我們堅持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到供暖的最后一個月,小區里突然張貼了一張通知,說是因為小區里暖氣用得太少加上計量表不準確等原因,這個采暖季的采暖費還是按面積收取,不再按照熱計量計算。”
“這實在是太坑人了。當然從節約能源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做點事情,但供熱企業不應該這樣,做不到就不該承諾。他們這樣做對我們來說,就是我們花了錢享受到的是打折的服務。”顧女士告訴記者:“退費更沒可能了,我曾經打過電話詢問,說要退費必須要對表進行檢測,看看表是不是合格,太麻煩了。對我們年輕的上班族來說,哪有時間去搗鼓這個,算了,算是吃虧了。”
故事二:漿水泉路某小區 吳先生
每天節省用熱,只用了3400多個字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退了1700元
吳建安(化名)家住漿水泉路某小區,一百好幾平方的房子光采暖費就交了3800多元,但因為孩子在外地工作,自己又經常出差,吳先生的家人每天就只開客廳和一個臥室的暖氣,“其它房間又沒人住,開著也是浪費,就算是廁所的暖氣也只是洗澡的時候才打開。”
經過一個采暖季,吳先生查了一下,他們家的流量表跑了3400多個字,按照每個字一毛七來計算,僅流量的費用為500多元,再加上40%的基礎熱價,吳先生算了一下,他的采暖費應該退還1700多元。
“但為了這1700元的退暖費,我可是費盡了周折、絞盡了腦汁啊!”談起退費的經過,吳先生很有感觸:“按照當初供熱企業的通知,供熱結束后……低于按面積收費的部分,供熱企業在供暖期結束后兩個月內退還給用戶。我打了多次電話,都說可以退,但遲遲退不了。最后說,流量表不準,需要進行送檢。我們最后送檢了,檢測結果是我的表是合格的。最后終于退了我1700元,但這些事情本應該是供暖結束后兩個月內辦的事情。我雖然有幸退費了,但隨著供暖即將開始,其他試點小區居民估計難以退費了。”
故事三:鐵路南苑 劉女士
熱計量試點第二年
居民連熱表都沒見過
記者從2010年的供熱計量試點小區名單中看到,鐵路南苑被排在第一的位置。但是經過去年一個采暖季的試點之后,不少鐵路南苑的居民都沒見過自家的熱表,甚至有居民還不知道自家屬于熱計量試點的范圍。
劉女士家住鐵路南苑三區,她家中共有8組暖氣片。去年的采暖季時,劉女士是從報紙上才得知自家的小區加入了熱計量試點,小區的物業并沒有通知到她。但即便如此,由于有“多退少不補”的政策在先,劉女士并沒有為了熱費而從暖氣上節省,“我還是以家里的舒適度為優先原則,適當地兼顧一下節能的要求。”劉女士說,為此,她家的8組暖氣片中只有廚房的那一組沒有打開,其余的都只是開到比較低的擋位上。“我家的暖氣共分5擋,1擋最涼,5擋最熱。一般就只把暖氣開到2擋上,下雪的時候才開到5擋。但因為樓體保溫比較好,加上房屋多朝南,一個冬天家中的溫度基本都在20℃以上。”
但即便如此,劉女士卻從沒有見過自家的熱計量表,暖氣費“多退”的情況就更無從談起了。“我和不少鄰居聊天時都說過暖氣退費的問題,但幾乎所有的鄰居都說連熱表都沒見過,也沒聽說有誰收到過暖氣退費。”劉女士說。
故事四:正大城市花園 董先生
雖然熱表質量不過關
但熱計量居民用熱有了“主動權”
家住漿水泉路正大城市花園的董先生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家就加入了熱計量試點。經過一個冬天的算計著用暖氣,董先生在供熱期結束后準備到供熱企業領取供暖退費,但卻被告知他家的熱計量表存在質量問題,數據計量不準確,無法依照此讀數進行熱價的結算。“雖然沒法領取退費了,但依然比以往的用熱效果要好。”董先生說。
據了解,以往,正大城市花園按面積收取暖費的集中供熱由自管站進行管理,經常發生“自管站克扣熱量”的情況。“交了同樣的暖氣費,家里卻不熱,甚至有的居民家中挺冷的,大家都不滿意。”董先生說,“但自從熱計量試點后,居民家用熱多少自己說了算,想讓家里熱一些就把暖氣開大些,想節約就關上,居民用熱有了主動權,比以往交了錢卻不暖好多了。”董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