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突如其來的大風天氣讓省會氣溫走低不少,好在有暖氣為市民御寒。居民家中的“暖流”是從哪里傳送過來的?又是通過哪些途徑送到居民家中的?什么原因可能造成家中暖氣不熱?日前,本報記者帶著疑問走訪了省會熱源廠、供熱企業和熱交換站,了解集中供暖的全部流程,體驗了一把“溫暖”之旅。
供熱“三步走”暖氣到你家
“目前,石家莊的集中供熱主要分為水網和氣網兩種方式,無論是水網供熱還是氣網供熱,都要通過"熱源—熱網—熱用戶"這些步驟實現正常供熱。”在河北華電石家莊熱電有限公司調度室,記者見到了安全生產部調度室主管王勇。他告訴記者,熱源廠是集中供熱所需蒸汽和熱水的生產源頭。每到供暖期,熱源廠都會將蒸汽和熱水通過一次管網輸送到熱交換站,再由熱交換站進行循環,通過二次網將熱量轉換后送入居民家中。
其中,一次管網是指從熱源廠到到各用熱單位一次閥門處的這段供熱管網;二次管網是指各用熱單位內部自熱交換站到各個單體建筑物之間的供熱管道。“比如,某小區內有10棟樓,從小區與一次網接口處開始到各個樓房建筑間的輸送熱水的管道,就叫二次管網。”王勇介紹說,氣網的出廠壓力應在0.65兆帕,在管網的輸送中壓力會有損失,但只要保證在抵達熱交換站時能有0.1兆帕的壓力,就可以確保居民家中的正常供暖。而水網熱水的出廠溫度會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做不同調整,“像今天(2月3日)的熱水出廠溫度就在92℃左右,抵達熱交換站的溫度應該90℃左右,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汽改水”是省會集中供熱改造趨勢
“現在,華電供熱集團的供熱范圍中氣網用戶達到了1400多萬平方米,水網用戶有近1100多萬平方米。由于供熱管網距離較長,蒸汽在傳輸過程中的熱損失較大,而熱水在傳輸過程中的熱量損失相對就要少很多。"汽改水"將是未來省會集中供熱改造的一個趨勢。”王勇告訴記者,水網在供熱效率、管網穩定方面有著氣網不可比擬的優勢。對于企業而言,水網的蓄熱能力更強,輸送半徑大,輸送中浪費少,水網的管損只有不到5%,而氣網則有10%。并且,水網的運行更加穩定,有利于維護與檢修。“對于普通居民來說,水網的好處更是不言而喻。”王勇說,使用氣網供熱,小區的熱交換站可以通過調節閥門來調整蒸汽流量,由于供熱企業與熱交換站是按照流量來計算費用的,而用戶是按照面積交納熱費的。這樣,就存在熱交換站關小閥門調節流量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從而導致居民和熱交換的管理者(一般是物業公司)矛盾重重。而水網則不存在這一問題,一次管網輸送到熱交換站的是熱水,居民按照面積交納熱費,供熱企業和熱交換也是按照面積來收費的,供熱企業會向熱交換站的管理者支付熱交換站在供暖期內的所消耗的水電費用,無形中也化解了居民和物業之間的矛盾。
換熱站供熱最怕大量補涼水
“現在,每天我們會向管網內補水近千噸,居民家中私放暖氣中的熱水會大大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尖嶺換熱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二次管網內的熱水正常損耗是很少的,每天補水幾百噸很不正常,這說明有熱水不斷地從二次管網中泄露掉。為了保持二次管網內的壓力平衡,站內只能不斷地向管網內補充冷水。“放掉的是熱水,而補進去的是冷水,肯定會影響整個供暖系統的供暖效果。”
工作人員強調,雖然各換熱站會根據壓力來及時補水,但是換熱站補水的最大瞬時流量也是一定的,如果“漏水“的速度太快,而補水沒能及時跟上,那水泵就會因為壓力變化而燒毀。“前段時間,轄區內一個小區就有部分居民大量私放暖氣水,導致二次網回水壓力驟降,為了保護機器我們只好對其停供一段時間,否則將會殃及整個尖嶺供熱站涉及轄區的所有居民。”
暖氣熱不熱監控平臺一目了然
“和平世家,二次供溫60.6℃,二次回溫47.2℃……”一項項數據顯示在電腦屏幕上。這里便是位于華電供熱公司五樓的調度室,集中供熱生產運行管理平臺就設置在這里。“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熱源廠、小區熱交換站的各種數據,從而分析出各用熱單位供熱是否正常。”王勇介紹,華電供熱集團下屬的華電、裕西、裕華、北城、鹿華五個供熱公司的關口數據這里都有。以水暖為例,熱水出廠、回廠的溫度有多少,進、出水壓力是多少,小區熱交換站的出水和回水溫度是多少,在電腦上全部能清楚顯示。
王勇表示,在各個監控點都會有一個GPRS發射器連接著供熱設備的溫度表、壓力表,依靠GPRS的信號將這些數據傳輸到監控平臺。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設置在調度室的電腦顯示器實時監測到各監測點的情況,還能夠通過這些數據的變化判斷出是否發生故障,以及出現故障的位置。華電供熱集團負責的范圍內共有700多個供熱站,這套系統集中了其中600多個站的數據,基本達到了90%供熱面積的監控覆蓋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