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單位也應該更多地把千家萬戶的炎涼起居放在心里。真正設身處地地多替老百姓想一點,多做一點,“問題”、“借口”會變得少一點。民生問題無小事,多做一些實事,比多找幾條理由更值得贊許。
盡管距離供暖正式結束還有近二十天的時間,但濰坊不少小區的暖氣片已經冰涼了。據《齊魯晚報》近日報道,不少市民家甚至已經停暖十來天了,供暖單位卻遲遲不能解決問題。
冬天遠了,春天近了。但是今年的早春天氣實在特殊,過年之后寒流是一陣一陣地來,氣溫一直沒能漲上去。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停暖,對市民來說著實是雪上加霜。從各種媒體報道上不難看出,每年一進11月,供暖都會成為老百姓最關心的事兒:哪個小區供暖不足;哪個小區十幾年沒能集中供熱;哪個小區管道又壞了暖氣又斷了……不一而足。這足以說明市民對于供暖問題是多么地敏感,衣食住行,供暖不得不說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了。
每年供暖季整整四個月的時間里,總是有打不完的“取暖官司”。似乎供暖單位有自己的緣由,市民們也有各有各的道理,但是需要看到的一點是,這本不該是一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看上去供暖出問題,供暖單位的理由也是情有可原:要負責成千上百個家庭的供暖不是容易事,似乎出些問題也是情有可原。但供暖問題并不是一場“雙方均勢”的博弈,供暖是壟斷性服務行業,這是人盡皆知的事。供暖不是提著菜籃子上街,你家的不好我去別人家買。老百姓都要供暖,可是供暖公司就是這么幾家,大多情況下,一個個小區供暖早已“劃片”,由不得你說改就改的。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就算有意見,恐怕也做不來很強勢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讓供暖單位覺得“壓力山大”,如履薄冰地服好務呢?每每出問題,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就算不是因為傲慢,也多少能說明點兒態度問題。
每年供暖季都出問題,而且出的問題又何其相似?不外乎“取暖費欠缺”、“管道故障”、“氣源不足”等等。一而再,再而三,都說事不過三,可為啥每年問題一樣,來年卻不能有力有效地解決?難不成出了問題不知道反思,有了漏洞不知道修補嗎?
其實衣食住行,大家的要求本也不高,不外乎是食飽居安,天冷凍不著。很多情況下,消費者也是通情達理的,只要問題及時解決,也不會對供暖單位吹毛求疵。但是,供暖單位是不是也應該更多地把千家萬戶的炎涼起居放在心里呢?真正設身處地地多替老百姓想一點,多做一點,這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問題”、“借口”會變得少一點。民生問題無小事,多做一些實事,比多找幾條理由更值得贊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