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供熱季已經結束,在對本采暖季的供暖質量進行盤點時,雖然一些亮點可圈可點,但也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燕山小區北區、棋盤街小區、歷山東路五號院等老小區,申請多年仍無法加入集中供暖。3000多萬平方米的供熱缺口,濟南老城區供暖已經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申請了三四年 仍無法供暖
“申請三四年了,還是無法加入集中供暖。”對此,燕子山小區北區居民閆女士有些著急。
濟南熱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現在熱源極度緊張,難以在燕子山小區這樣的大片區開發新用戶。像棋盤街小區、歷山東路五號院等小區,都存在這種情況。
與較大片區不同的是,還有不少供熱孤島小區,因為缺熱源、少管線、沒有換熱站、室內設施改造難等原因,難以加入集中供暖。像岔路街小區等一些老舊小區,短時間內很難加入集中供暖。
“現有熱源已經滿負荷運行,很難再開發新用戶。老城區供暖已經成為最大的難題。”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濟南計劃新增8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但新增區域一定要具備熱源和管網兩個條件,而這恰是老城區的最大短板。
“老城區尚有3000多萬平方米的供熱缺口,還需要建設7到8個和漿水泉熱源廠同等規模的熱源廠。”
漿水泉熱源廠 規劃了10年
“老城區建筑太密集了,無法再找到合適的位置新建熱源廠。”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說,像漿水泉熱源廠規劃了十年才最終建設。
“無法新建熱源廠,只能依靠老熱源廠擴建,卻面臨著環保壓力。”這位負責人表示,東新熱電廠準備擴建兩臺70兆瓦的熱水鍋爐,但周邊新馨家園的居民認為,小區與熱電廠只有一墻之隔,原來污染就很嚴重,如果擴建還要增加兩個大煙囪,環境就更差了。
“即使一些熱源廠擴建,這種建設速度還是趕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供熱面積500多萬平方米的漿水泉熱源廠2009年啟用,由于新增供暖用戶太多,到這個采暖季已經面臨飽和。
“考慮在稍遠的地方建熱源廠,又受到供熱合理半徑的限制。”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說,一般從熱源廠到最遠的用戶10至15公里,再遠就要影響供熱效果,熱損耗大。
鋪設供熱管線 得先修條路
“有熱源的地方送不出來也很頭疼。”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說,老城區供暖除了面臨熱源難題外,供熱管網缺失也很難辦。
這位負責人說,老城區地下空間有限,污水、供水、燃氣等管線錯綜復雜,不少片區地下很難找出空間供管線落地。“濟濼路鋪設供熱管線就與原有的污水溝沖突。”
今年市政部門將新建臘山熱源廠,但要將其熱源輸送出來,還要重新修建一條道路:一方面方便鋪設供熱管網,同時解決煤炭和爐渣的運輸問題。
“老城區還有一些供熱管線跑冒滴漏,影響供熱效果。”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說,有的管線建設較早,供熱容量低,也很難滿足市民供熱需求。
另外,加入集中供暖,需要在小區附近建設換熱站,為換熱站選址也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濟鋼余熱首期 今年正式供暖
“最重要的是要盡力補充熱源缺口。”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點就是解決老城區的供熱難題。首先,要協調黃臺電廠,輸送更多熱源向老城區供暖。像東新熱電廠就在2010年調黃臺電廠和小鴨熱源廠的熱源作為補充,新增供熱面積60萬平方米。
“今年濟鋼余熱將正式供暖。”濟南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濟鋼具備600萬到100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可以滿足東部金河山莊、韓倉小區、恒大城周邊小區的供熱需求。但是,目前濟鋼主要為自己的宿舍區供暖,其他小區只有韓倉小區接入了濟鋼的熱源。
“十二五”期間,濟鋼利用余熱分為三期擴大供熱范圍:一期供熱面積為600萬到1000萬平方米,二期供熱面積為2000萬平方米,三期供熱面積為3000萬平方米。
同時,市政部門還將繼續對老城區供熱管網進行“汽改水”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