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27日訊(記者 王麗麗) 上一采暖季結束之后,按照熱計量繳費的取暖用戶開始收到退費,在濱城西區,按照熱計量收費的取暖戶中,熱力公司共退費330多萬元。
上一采暖季
鑫誠熱力退費300多萬
濱州市防汛與供熱工程指揮部孫擁軍主任告訴記者,上一采暖季,西部鑫誠熱力公司共有90多萬平方米的建筑是按照熱計量收費的,按照熱計量退費,該90多萬平方米共退費333.6421萬元。而老城區鑫誼熱力公司也有明確的反映,區地稅局小區上一采暖季共有取暖戶113戶,按照熱計量收費共退費83665元,平均每戶退費740多元,退費率達25.3%。
此外,據記者了解,市政大樓按照面積收費為171萬元,按照熱計量收費為128.5萬余元,省42.6萬余元。濱州學院是所有的熱計量改革建筑里面省最多的,其建筑面積為30.8萬平方米,按照熱計量收費最終節省近90萬元。
157萬平方米既有建筑
今年將完成改革
記者了解到,熱計量改革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中一部分為熱計量裝置的安裝,另一部分為溫控裝置的安裝,兩部裝置的費用以及安裝費、遠傳軟件控制費等大約為2300元。
今年我市熱計量改革共有三項任務:一是所有新建建筑必須安裝熱計量裝置和溫控裝置,否則將不予驗收;其二,既有建筑要完成157萬平方米的改造;其三,我市機關單位、辦公建筑以及單體建筑面積為20000平方米以上的均要完成熱計量裝置的安裝并在年底按照熱計量收費。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接近100萬平方米的建筑按照熱計量收費。
居民不知熱計量好處
辦公建筑“愿改造”
“由于辦公場所每天大約只有八個小時的上班時間,因此在上班結束之后供暖即可關停,按照熱計量收費,辦公場所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孫擁軍主任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關于居住小區按熱計量收費,雖然沒有辦公場所那么明顯,但是從統計數據顯示,按熱計量收費要比按照供熱面積收費少百分之二十左右。
“目前遇到的尷尬現狀是居住小區居民不知道改造的好處,因此沒有人主動提出來改造。”孫擁軍主任告訴記者。根據計算,此次改造費用每戶家庭大約花費2300元,按照有關規定,省里及地方政府對進行改造的建筑,每平方米補貼合17.25元。因此,一居住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房屋,其補貼費用共為1725元,總花費2300元,居民實際掏錢550元。“面積越大,補貼越多,一般面積約為130平方米及以上的房子在改造時候就不用自己掏錢了。”孫擁軍主任告訴記者,即使如此,由于小區居民意識不到,再加上由于剛開始時居民先自掏腰包改造,后經驗收合格之后發放補貼,因此很少有居民愿做“吃螃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