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呼和浩特市的空氣質量非常差,被稱作青城不青,藍天少藍,主要污染來自煙塵。而且在2001年之前,呼和浩特市在北方15個省會(首府)城市中,環境污染是最嚴重的,2001年的空氣質量“優”和良”為196天。經過10多年的努力,呼和浩特市摘掉了大氣嚴重污染的帽子。據統計,2011年呼和浩特市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優良以上天數為347天。
這一成果的取得是集中供熱的飛速發展使青城上空再現藍天。
2001年,呼和浩特市城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改寫了首府東部區域沒有集中供熱的歷史。目前,公司的供熱能力為3000萬平方米,2011—2012采暖年度實現供熱面積2400萬平方米,承擔首府近半個城市的供熱。
城發公司主要負責東部區域(呼倫路以東)的城市集中供熱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東部區域集中供熱工程包括集中供熱二期工程、東區集中供熱工程、金橋熱網工程等三個工程,現形成“三廠一網”,即橋靠熱源廠、三合村熱源廠、辛家營熱源廠、金橋熱網,總供熱能力3000萬平方米。
到2011年底三個熱源廠、一個熱網已全部建成,形成供熱能力3000萬平方米,現有熱源能力分布為:橋靠熱源廠10臺58MW循環流化床鍋爐,供熱能力870萬平方米;三合村熱源廠5臺29MW循環流化床鍋爐和4臺70MW鏈條爐,總供熱能力700萬平方米;辛家營熱源廠4臺70MW鏈條爐,總供熱能力460萬平方米;金橋熱電廠現裝機容量為2×300MW,供熱能力970萬平方米,兩條主干線均已建成。
幾年來,城發公司根據自身的供熱能力,有計劃、有步驟陸續拆并了大量的舊鍋爐房,先后為我市取消、拆并分散小鍋爐房約190座,拆除煙囪254根。現又承擔8家舊鍋爐房的供熱。
城發公司“三廠一網”工程已全部建成,供熱能力達到3000萬平方米,但仍然無法滿足東部區域的供熱需求。
為此,城發公司正在籌建“擴三建二”的供熱工程,擬總投資44.6億元擴建橋靠熱源廠、三合村熱源廠、辛家營熱源廠,新建金橋調峰熱源廠、毫沁營熱源廠,增加供熱能力6000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供熱能力翻一番,達到6000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后,能力達到9000萬平方米。
目前,“擴三建二”的供熱工程已開始建設。將可實現抑制新增小鍋爐房,使新增用戶全部入網;拆除舊鍋爐房,舊有用戶逐步并網的目標,“十二五”后將全部取消東部區域小鍋爐房供熱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