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浙能蕭山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首臺機組(5號機組)正式竣工投產,僅用了不到10個月時間,創造了國內同類機組建設的最好水平。這也標志著,去年6月省政府下達的“浙江省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搶建行動計劃”首臺機組正式啟用。
今天并網發電的首臺機組是一臺39萬千瓦等級、9F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供熱機組。作為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熱電聯產燃氣機組,該機組不僅能提供強大電力,還能為周邊的蕭山村鎮及企業供熱,是省內首個以天然氣機組對外供熱工程,具有熱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低、二氧化硫和煙塵基本零排放等顯著的節能環保優勢。
據了解,去年6月,為應對浙江省內近兩年基本無大型電站投產的局面,增加電力供應,有效緩解“十二五”時期浙江省電力供需的緊張形勢,并改善電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確保全省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浙江省政府部署了“浙江省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搶建行動計劃”,確定搶建一批共計14個、裝機總容量達793萬千瓦的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要求分別在2012、2013年建成投產。該搶建工程分期建設的第一臺機組(9F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供熱機組,即350MW)被列入省政府保供電搶建行動計劃的一類項目。
該搶建工程從去年6月3日取得省發改委服務聯系單,到去年10月9日開始澆筑主廠房第一方混凝土,僅用8個月21天就實現了首次并網發電,9個月零27天就完成了168小時連續試運行考核,創造了國內同類型機組建設工期的新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