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蘭州的人對這里的空氣質量有兩個極端評價,“夏秋宜人,冬春熬人”。解決冬季大氣污染,需要一場攻堅戰,而突破口則是城區800余臺5000多蒸噸燃煤鍋爐的治理改造。
距離蘭州冬季采暖期不過月余,眼下正在實施的燃煤鍋爐改造工程正在加緊趕工。或許徹底告別冬季灰霾天氣尚需時日,但是突破口已然打開,期待冬季一片藍天不再遙遠。
“十一五”以來,蘭州市已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800蒸噸,消減燃煤65萬噸,實現熱電聯產和清潔能源供熱5000萬平方米。全市二氧化硫濃度下降22.78%,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下降20.83%,大氣污染綜合指數下降17.4%。但由于機動車激增等因素影響,二氧化氮濃度上升6.67%。環保部門測算,如果年內可以完成城區800余臺5000多蒸噸燃煤鍋爐的治理改造一半的改造計劃,就可削減煙塵3312噸、二氧化硫1.25萬噸、氮氧化物3381噸。
“灰”之不去
與鍋爐房比鄰而居已有兩年時間,李培恩最怕的就是冬天。9月20日下午,在李培恩家八樓的陽臺,他推開窗戶指著十米開外的粗大煙囪說:“將近五個月的采暖期對我們家來說影響較大。”32歲的李培恩六年前購得了這處位于白銀路邊的房產,“當時就因為靠近鍋爐房,房主才便宜了三萬元。”
對于鍋爐房產生的大量煙塵,李培恩也有準備,他在裝修房子時,花了很大財力來做門窗的密閉工作,僅換裝雙層氣密鋁合金窗戶就花費了一萬多元。入住新房的第一個冬季,李培恩發現,門窗緊閉時,室內的煙塵的確很少,但是窗戶玻璃幾天不擦,外面就蒙上了一層細細的煙塵,每天早上短暫開窗通風,陽臺地板上就會落下一層煙塵。
面對蘭州冬季大氣污染,專注于大氣環境研究的教授也倍感無奈。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張武說:“蘭州市冬季空氣污染已經是老話題了,有些年份曾經有一些改善,但還是有反復。作為普通市民一方面感到不滿,另一方面則倍感無奈。”張武能夠做的就是建議,“老人和孩子冬天出門最好戴口罩,以減少對顆粒物的吸入。”
冬天空氣為啥更臟?
“主要還是污染源太多。”在張武看來,蘭州冬天主要污染源通常分兩大類,自然產生和人類活動產生。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排放來自工業生產、機動車和居民生活,而燃煤取暖釋放的污染物成為諸多污染物中無法回避的元兇之一。
張武說:“蘭州是一個以重化工為主的城市,工業污染占到很大比重;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加劇了交通污染;冬季采暖也是重要的污染源。此外,由于氣候常年干燥,自然降塵、地面揚塵和工業粉塵造成總懸浮顆粒物污染嚴重。”
環保部門監測分析,每年進入采暖期以來,各種生活污染源約占到蘭州市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13%左右。進入冬季,四城區周邊尤其是城鄉接合部秸稈、生活垃圾及枯枝落葉焚燒問題也比較突出。
而市區800余臺5000多蒸噸燃煤采暖鍋爐驟增運行負荷,再加上城鄉接合部及城區周邊家家戶戶采暖的小火爐增加,造成城區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不斷升高,燃煤結構性污染加劇。簡單測算,這5000多蒸噸燃煤鍋爐至少產生近8000噸煙塵。
“現在采用老式鏈條鍋爐(傳統鍋爐)供熱的鍋爐房在蘭州市區還大量分散著。”蘭州市熱力總公司副總經理劉春生也承認,“這種分散式存在的傳統鍋爐房不僅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污染非常嚴重。”這位鍋爐工程專家估計,蘭州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供熱面積目前還只能夠依靠這種高污染的傳統鍋爐。
蘭州市環境保護局污染控制處工作人員楊繼宏說:“蘭州冬季燃煤鍋爐排放的污染物是整個大氣污染的一個增量因素,與蘭州特殊的地形、氣候條件疊加,往往會加劇這種污染。”但蘭州市政府依然是很關注蘭州環境狀況的,相比5年前蘭州市大氣污染已經有很大改善,蘭州市在這5年的減排中做了大量工作。
供熱格局待優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蘭州市政府就開始積極實施以綠化、氣化、熱化、陽光和型煤5大工程為主的“藍天計劃”,力圖將失去的藍天再度召喚回來。
20多年過去了,蘭州冬季大氣污染雖有改觀,但市民亦多抱怨。
蘭州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曉東接受筆者采訪時認為,由于低溫供熱燃煤需求增加,燃煤及揚塵、機動車尾氣污染疊加,城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加之受河谷盆地地形制約,市區基本處于靜風狀態,大氣層結穩定,逆溫層較厚,高架源污染物不易擴散,低空面源污染物持續累積,形成高架源和低空面源污染物的“雙增加”,空氣污染物大量富集,不易向外環境轉移擴散,具備了形成灰霾天氣的條件,導致空氣污染指數升高、能見度降低、感官變差。
劉春生認為,蘭州目前供熱格局的一個嚴重弊病是分散式供熱導致了污染大、改造難度大。他建議,由于地下管網復雜,可以在現有格局上以西關什字以東,靜寧路以西,建議改造成為天然氣,同時把目前這種分散式供熱建設成區域連片供熱,不必再引進大管網。城關區其他地區將以二熱為主,集中供熱。西固、七里河可聯合使用兩區的集中供熱資源,互為補充。高坪地區或者無天然氣的地區可采用潔凈煤粉鍋爐供熱。這樣布局,可以克服遠距離熱能運輸產生的損耗。
據蘭州市環保局公布的數據,“十一五”以來,蘭州市已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800蒸噸,消減燃煤65萬噸,實現熱電聯產和清潔能源供熱5000萬平方米,城區三大電廠完成1895MW機組脫硫脫硝工程,實施了結構、工程和管理三大減排措施,污染減排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十一五”以來,全市二氧化硫濃度下降了22.78%,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下降了20.83%,大氣污染綜合指數下降17.4%。但由于機動車激增等因素影響,二氧化氮濃度上升了6.67%。
盡管數據喜人,但蘭州大氣污染狀況仍不容樂觀,冬季的灰霾天氣依舊揮之不去。
2012年6月,省上成立了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蘭州市成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全面啟動大氣污染治理整體戰和攻堅戰。確定了“一年全面攻堅、兩年初見成效、三年明顯改善”的總體目標,特別是將城區燃煤鍋爐治理改造作為突破口,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城區所有燃煤鍋爐治理改造任務。
9月24日早上,一臺施工機械正在四層樓高的鍋爐房里工作,未來安放設備的四個數百平方米的地基土建工程已近后期。雁灘安居小區供熱站隸屬蘭州市熱力總公司,擔負著47萬平方米面積的供熱任務。
楊繼宏說:“截至目前,已經完成和正在實施的燃煤鍋爐改造任務共計2494蒸噸,占了全年總任務的86.57%,其中已經完成704蒸噸。”此項改造工程,省財政廳、環保廳對18家省屬行政單位下達改造補助資金6280萬元,市財政和環保部門對四區已經開工建設的39家單位也下達了第一批8665萬元資金。一個最新的好消息是,國家今年準備下達給蘭州市的2.78億中央專項環保資金已經在財政部、環保部完成司級審批,待環保、財政兩部委主要領導審批完成即可下撥。
鍋爐改造如火如荼之時,一些低收入市民不得不應對今冬取暖費漲價的事實。一位低收入家庭的主婦說,燃煤鍋爐和燃氣鍋爐全都漲價了,這讓她不得不增加數百元的采暖支出,她考慮要把塵封幾年的煤爐子再次搬出來。在蘭州市區,一些老舊樓房因管網陳舊,供熱不達標,一些低收入家庭在冬季自行生火取暖不在少數,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蘭州冬季治污帶來了“增量”。張武教授建議,最好能夠從環保資金中增加一塊,用于補貼仍在使用煤爐的市民,讓他們用得起暖氣。
距離今冬供暖已不足50天,今冬能否按期供熱?供熱站站長楊杰說:“改造工程不會影響今年初冬供暖,因為雁灘供熱站還有一座40蒸噸的燃煤鍋爐備用,等到全面進入供暖期,改造工程肯定可以按期完成。”
而目前正在施工的鍋爐改造有1790蒸噸,是否都可以在供暖期前完工,蘭州市供熱辦主任張恩壇則稱需要等國慶節后才能夠根據施工進展確定。
(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