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莊嚴隆重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現場。在濟濟一堂的國家科技精英中,人們沒有看到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激光在線氣體分析系統”的第一完成人王健的身影。
很少有人愿意錯過這么一個意氣風發的珍貴時刻,王健在忙啥?此時此刻,在錢塘江南岸的一幢三層小樓里,王健正趴在實驗室里忙著紫外線系列分析儀器的應用設計。沒日沒夜的研究,把領獎的事情拋在了腦后。
37歲的王健,就是這么一個可愛的人。
王健是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工程師,他率領的160多人的研發團隊是目前世界上研發力量最強的分析儀器專業團隊之一。
王健專注的領域是研發世界一流的分析儀器。他能用激光、紫外線、近紅外線等射線,代替人類的眼睛去“窺探”那些看不清、摸不著的東西——
煉鋼爐內氧氣含量一旦超標就會爆炸,王健只需往鋼爐內打一束激光進去,就可以隨時知道監控結果。熱電廠煙囪排出的廢氣是否超標,他用紫外線一探,就可以即時進行分析,不用爬上爬下采氣化驗。企業排污口流出的水是否達標,只要流過他的分析儀器所傳出的光線束,就馬上原形畢露,用不著一次次采樣化驗了……
用激光、紫外線、近紅外線等射線,對工業生產過程和污染源進行這樣方便而靈敏的實時監測,這在中國的分析儀器研究領域,是填補空白的創舉。他的努力讓中國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個掌握這個領域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改變了高端分析儀器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王健研發的激光粉塵監測儀、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水質分析儀、鋼水測溫儀等一系列高端分析儀器,其先進性目前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能研發出這么靈敏儀器的人,想必是一個玲瓏之人。可生活中的王健經常“洋相”百出。身為杭州人,他只知道住處與公司之間的路怎么走,要他去一趟其他街道就會迷路。他身為浙江大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雙料博士,參加杭州“十大杰出青年”頒獎時,居然不知道要穿西裝打領帶。做實驗防靜電須換鞋,可他不是嫌麻煩就是忘記了,于是赤腳在里面忙來忙去……
稀奇古怪的分析儀器,占據了王健的大部分世界。生活中的王健不僅平淡而且無趣。一年到頭沒有雙休日,一日三餐在食堂吃飯。西湖邊哪里有喝咖啡的地方,杭州附近哪兒有吃農家飯的好去處,股市、基金和熱點新聞,他一問三不知。
可一聊起正在研發的新儀器,他馬上眉飛色舞:“假奶粉、假燕窩、假化肥、假汽油,檢測起來要抽樣拿到實驗室一項項檢測,很麻煩。到年底,我們就有一種新儀器,用近紅外線現場一掃描,嘀嘀幾秒鐘,是真是假馬上現形。以后技術監督部門都配上一臺,老百姓吃的用的就不用擔心了。”
王健對生活沒有要求。他身穿一件皺巴巴的T恤衫,在一間雜亂的辦公室工作,還和普通員工擠一個工作平臺。他沒有名車,更沒有豪宅。可在他的專業領域,王健的要求沒完沒了,刻意要求創新。王健和他的研發團隊光去年就申請了4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今年還可以增加60多項。他的公司還配備了兩名專門的知識產權工程師。
王健不太懂“人情世故”。他不知道飯桌上怎么和人搭話,千方百計地逃避應酬。上級領導來視察,他能躲則躲,躲不了也只會說幾句專業方面的介紹,連客套話都不會講幾句。面試新員工,他會不留情面地追問,把好幾名女博士女碩士給問哭了。
可在冷僻的分析儀器領域,王健卻能揮灑自如。他研發的激光、紫外線、近紅外線等分析儀器,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國的化工、冶煉、環保、食品安全等領域,占據了95%的同類產品國內市場,并出口美、英、日等國。公司的銷售額今年預計會超過3億元。
臨別時,王健信心十足地說:“中國在分析儀器領域會創造一個奇跡。”這時候的他,真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