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通過多方媒體的報道和宣傳,“供熱計量”對于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并不陌生,但要想具體說出點內容來,卻可能沒有很深的理解。2011年,“PM2.5”這個詞匯被多次提及從而廣為人知,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它儼然成為人們眼中看待空氣質量的一個最直觀指標。2013年1月,北京這座擁有現代化設施和人才濟濟的大都市出現了4次霧霾天,發布的PM2.5指標讓人觸目驚心,讓生活在這座有著深厚歷史積淀和感情的城市的我們都不禁迷茫:北京,想說愛你不容易,多少人開始糾結是否真的選擇離開你。到當物質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多么重要,它絕不應該成為城市高速發展的犧牲品。那么,我們是否應該行動起來做些什么?
再來說供熱計量改革,其實這個概念最初從歐洲引入直到今天,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但是它一路走的并不順利,這其中問題原因很多,專家學者們也都做了深度的剖析。2012-2013年間,我們走訪了北方多個省市的熱力公司和供熱辦,如天津、承德、吳忠、太原、沈陽、長春等,與他們交流各地供熱計量改革開展的實際情況,也親自進入到用戶家里見識過他們對熱計量最為真實的感受。在這里,我想從一個媒體人同時也是普通老百姓的視角,結合走訪后的心得體會來談一談我眼中的供熱計量。
再來說供熱計量改革,其實這個概念最初從歐洲引入直到今天,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但是它一路走的并不順利,這其中問題原因很多,專家學者們也都做了深度的剖析。2012-2013年間,我們走訪了北方多個省市的熱力公司和供熱辦,如天津、承德、吳忠、太原、沈陽、長春等,與他們交流各地供熱計量改革開展的實際情況,也親自進入到用戶家里見識過他們對熱計量最為真實的感受。在這里,我想從一個媒體人同時也是普通老百姓的視角,結合走訪后的心得體會來談一談我眼中的供熱計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