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山東費縣探沂鎮的張沈社區,工人們正抓緊鋪設天然氣管道,在室內安裝燃氣壁掛爐。結合已安裝的太陽能和地暖,再有半個月時間,張沈社區將能實現集中供暖。目前,山東雖然絕大多數社區因地制宜的各種供暖模式正在運行。越來越多的農村社區居民正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利用新技術實現溫暖過冬。
探沂鎮的柴埠莊社區,從2007年開始燒鍋爐采暖。9幢居民樓目前入住了約200戶,其中后建的4幢樓用地暖。進入居民張兆梅的家,116平方米的房子暖意十足,與城市集中供暖家庭不相上下。
要實現這樣的采暖效果,每戶人家采暖季只需1500元的費用。這一價格,要大大低于城市集中采暖的費用,這得益于村集體每年數十萬元的補貼。村支書羅寶軍告訴記者,按照入住200戶來算,每戶每個采暖季的成本在2500元左右。如果入住率達到100%,每戶的成本能夠降到2000元左右。
鍋爐供暖能在柴埠莊社區行得通,一方面在于有200萬元的集體年收入作保障,另一方面在于供暖時間比城市要少。每年,這里供暖大約100天,每天也只是從3點到9點半,15點到次日零點供暖。盡管總時長遠低于城市,但已經比燒煤爐子強了很多。對此,張兆梅很知足:“要是靠燒爐子實現同樣的效果,花2000元絕對打不住。我們這里打工月收入還能有兩三千,花1000多采暖,還是可以承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