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我國進入冬至節氣,至此全國大部將進入數九寒天的時節,即便在冷空氣活動間歇期,各地氣溫回升也不如初冬時明顯,未來三天就是如此,雖然沒有冷空氣影響,但氣溫回升乏力。特別是在云南、貴州、江南、華南北部等地,氣溫偏低的狀態將依然持續,地勢較高的部分地區仍有霜凍。
對于中東部大部地區來說,未來三天雨雪難覓。但正是由于大氣處于靜穩狀態,風力較小,同時相對濕度也有所加大,霧和霾天氣將再次滋生。預計22至25日,中東部的霧和霾天氣有加重的趨勢,對人們出行和生活將有一定的影響,需注意加強防范。
隨著北方地區開始進入供暖季,南方氣溫逐漸下降,人們對于“供暖”的討論又開始升溫。專家認為,將傳統集中式供熱照搬到南方將遇到煤炭等傳統能源存在瓶頸、新建熱源管網的基建成本巨大等問題,不符合經濟、環保的要求,但是,新能源的分散式供暖或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此前有機構通過調查表示,南方室內平均氣溫僅為7攝氏度。隨著近幾年全球極端氣候增多,在沒有集中供暖的情況下,如何過冬再次成為南方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專家認為,實現南方供暖首先要讓政府嚴格做好節能規范,提高節能標準。在建筑物新建階段就把節能供暖設備安裝好,加厚建筑墻壁和玻璃。如果在前期做好節能準備,后期的供暖投入也會降低成本。而對舊建筑的改造還需要因地制宜。
南方要不要供暖還取決于百姓的選擇,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國家的進一步支持,也需要人們改變傳統的觀念去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