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的頒布為新興的太陽能行業提供了一個質量認證的依據,也為消費者用上更加安全的太陽能產品加了一道“護身符”。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針對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集熱器的環境保護國家標準。新標準的頒布為新興的太陽能行業提供了一個質量認證的依據,也為消費者用上更加安全的太陽能產品加了一道“護身符”。
家里的太陽能熱水器出水溫度忽冷忽熱怎么辦?熱水器壞了,找不到維修地點和原生產商怎么辦?熱水器產品質量達不到預期,追溯無門怎么辦?這些出現在熱水器身上的諸多問題是多年來橫亙在消費者心中的一堵高墻。
令人興奮的是,這堵高墻有望于近期拆除。近日,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針對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集熱器的環境保護國家標準——《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太陽能集熱器》。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出臺太陽能領域環保標準,分別從熱性能、健康安全和光污染三個方面,對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提出了技術要求以及檢驗方法。該標準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朝陽產業的尷尬
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全國投訴網絡調查統計,我國近七成太陽能熱水器冬天存在安全隱患,致使部分消費者認為“太陽能熱水器不好用”,影響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整體形象,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這種情況也造成了目前消費者對太陽能熱水器認可度偏低,市場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接受能力有限。也就是說,太陽能熱水器的影響力仍未徹底滲透進大眾生活。
門檻過低,三五個人攢個作坊就能生產太陽能熱水器;標準滯后,按照原國標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事實上,不少業內專家對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既喜又憂。
在近日召開的世界太陽能大會上,清華陽光首席科學家殷志強教授表示,近年來,太陽能熱水器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總保有量占世界的76%,并繼續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在可再生能源產業中,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已成為我國生產規模最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普及面最廣的綠色朝陽產業。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太陽能產業集熱器總保有量達到9000萬-9500萬平方米,累計節約標準煤2億多噸,減排約2億噸,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能源替代。
但令人憂慮的是,過低的行業進入門檻使得這一朝陽產業魚龍混雜,假冒偽劣現象猖獗。目前,我國有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接近5000家,但真正具有較高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并不多。一些作坊式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低劣,導致真空管不集熱、水箱不保溫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水箱漏水結冰、冰坨傷人,管路開裂漏水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使得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投訴不斷攀升,消費者的總體滿意度只有33%-54%。
新國標成消費者“護身符”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認為,原國標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指標比較低,因此需要對其進行修訂,建立起完善的太陽能熱水器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檢測體系。在此情況下,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各行業協會、相關企業、太陽能專家小組聯合制定的新標準應運而生。新標準的頒布為新興的太陽能行業提供了一個質量認證的依據,也為消費者用上更加安全的太陽能產品加了一道“護身符”。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發展中心主任陳燕平表示,為幫助太陽能行業實現整合,淘汰那些產品質量差、無研發制造能力和售后服務落后的小作坊式企業,促進太陽能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認證中心將在太陽能領域開展產品認證,利用嚴格的綠色產品評定標準,通過嚴格的現場檢查和產品檢驗,由專家向消費者推薦一批值得信賴、質量與環境行為雙優的太陽能產品,并幫助那些優秀的太陽能企業樹立品牌形象。
在首批21家太陽能企業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時,北京清華陽光公司董事、總裁吳振一表示,太陽能行業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博大寬廣的胸懷,以社會發展為己任,不拘泥于團體局部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有大發展,才是與大環境和諧相處。
吳振一認為,要扭轉太陽能熱水器產業魚龍混雜的市場局面,建立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應從三方面進行努力。首先,太陽能熱水器制造企業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制造成本,大力培育市場,讓太陽能熱水器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其次,企業要以《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太陽能集熱器》個標準為指導,加強行業自律,承擔社會責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第三,主管部門繼續發揮政府職能,對太陽能消費進行政策引導,制定、完善行業準入制度,為保護、促進新能源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太陽雨新能源集團董事長徐新建認為,發展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目的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盡力注重環保,使產品和生產過程“雙綠色”,那么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將進一步實現其價值。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針對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集熱器的環境保護國家標準。新標準的頒布為新興的太陽能行業提供了一個質量認證的依據,也為消費者用上更加安全的太陽能產品加了一道“護身符”。
家里的太陽能熱水器出水溫度忽冷忽熱怎么辦?熱水器壞了,找不到維修地點和原生產商怎么辦?熱水器產品質量達不到預期,追溯無門怎么辦?這些出現在熱水器身上的諸多問題是多年來橫亙在消費者心中的一堵高墻。
令人興奮的是,這堵高墻有望于近期拆除。近日,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針對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集熱器的環境保護國家標準——《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太陽能集熱器》。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出臺太陽能領域環保標準,分別從熱性能、健康安全和光污染三個方面,對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提出了技術要求以及檢驗方法。該標準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朝陽產業的尷尬
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全國投訴網絡調查統計,我國近七成太陽能熱水器冬天存在安全隱患,致使部分消費者認為“太陽能熱水器不好用”,影響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整體形象,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這種情況也造成了目前消費者對太陽能熱水器認可度偏低,市場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接受能力有限。也就是說,太陽能熱水器的影響力仍未徹底滲透進大眾生活。
門檻過低,三五個人攢個作坊就能生產太陽能熱水器;標準滯后,按照原國標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事實上,不少業內專家對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既喜又憂。
在近日召開的世界太陽能大會上,清華陽光首席科學家殷志強教授表示,近年來,太陽能熱水器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總保有量占世界的76%,并繼續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在可再生能源產業中,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已成為我國生產規模最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普及面最廣的綠色朝陽產業。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太陽能產業集熱器總保有量達到9000萬-9500萬平方米,累計節約標準煤2億多噸,減排約2億噸,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能源替代。
但令人憂慮的是,過低的行業進入門檻使得這一朝陽產業魚龍混雜,假冒偽劣現象猖獗。目前,我國有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接近5000家,但真正具有較高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并不多。一些作坊式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低劣,導致真空管不集熱、水箱不保溫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水箱漏水結冰、冰坨傷人,管路開裂漏水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使得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投訴不斷攀升,消費者的總體滿意度只有33%-54%。
新國標成消費者“護身符”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認為,原國標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指標比較低,因此需要對其進行修訂,建立起完善的太陽能熱水器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檢測體系。在此情況下,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各行業協會、相關企業、太陽能專家小組聯合制定的新標準應運而生。新標準的頒布為新興的太陽能行業提供了一個質量認證的依據,也為消費者用上更加安全的太陽能產品加了一道“護身符”。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發展中心主任陳燕平表示,為幫助太陽能行業實現整合,淘汰那些產品質量差、無研發制造能力和售后服務落后的小作坊式企業,促進太陽能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認證中心將在太陽能領域開展產品認證,利用嚴格的綠色產品評定標準,通過嚴格的現場檢查和產品檢驗,由專家向消費者推薦一批值得信賴、質量與環境行為雙優的太陽能產品,并幫助那些優秀的太陽能企業樹立品牌形象。
在首批21家太陽能企業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時,北京清華陽光公司董事、總裁吳振一表示,太陽能行業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博大寬廣的胸懷,以社會發展為己任,不拘泥于團體局部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有大發展,才是與大環境和諧相處。
吳振一認為,要扭轉太陽能熱水器產業魚龍混雜的市場局面,建立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應從三方面進行努力。首先,太陽能熱水器制造企業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制造成本,大力培育市場,讓太陽能熱水器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其次,企業要以《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太陽能集熱器》個標準為指導,加強行業自律,承擔社會責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第三,主管部門繼續發揮政府職能,對太陽能消費進行政策引導,制定、完善行業準入制度,為保護、促進新能源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太陽雨新能源集團董事長徐新建認為,發展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目的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盡力注重環保,使產品和生產過程“雙綠色”,那么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將進一步實現其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