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通訊員蔡振宇報道)60年前的新疆伊寧市,無論是深宅大院還是小門小戶,只要離開煤球和煤爐,生活就近乎癱瘓。60年后的今天,供熱管網進入百姓家庭,讓人們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2014年78歲的居民王文濤,退休前是煤礦工人,從他記憶開始,冬天取暖都用煤球,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他說:“我是一個煤礦工人,原來我們居住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很差,原來取暖都是火炕或者土爐,到了八幾年以后就開始鐵爐子有了煙囪,九幾年以后,我們住上樓房了,樓房有了暖氣,條件更好了,每年冬天溫度也很適合,再也不用擔心煤煙中毒了。”
伊寧市塔什科瑞克鄉村民海里恰木,過去每年快到冬天的時候,都要準備過冬需要的煤球。隨著生活條件不斷好轉,她也將搬進樓番冬天可以享受到溫度適宜、安全方便、干凈整潔的生活。
據了解,目前伊寧市已建成供熱管網1700萬平米,實際供熱面積1300萬平米。從燒煤球到水暖、地暖,采暖方式日趨先進,其美觀、舒適、環保的特性全方位滿足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是60年來我們身邊最明顯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