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多鐘,318國道旁,一家藥業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個發出轟鳴聲的“大家伙”正在工作,它正是公司今年剛投入使用的燒氣鍋爐。之前,該公司一直是燒媒,每年至少要燒掉2000噸,光燒煤一年就得花200多萬。這成本高不說,對環境污染也很大。
去年6月份開始,該公司投資150萬,陸續對兩臺燃煤鍋爐進行燒氣改造,雖然這筆改造成本不小,但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完成鍋爐改造后,每小時產能量提高了,電能節約方面也有明顯成效。之前燒煤每小時耗電50千瓦,現在減少到30千瓦,最重要的是大大減輕了污染。
在荊州開發區的另一家公司,記者看到車間里安裝了一臺嶄新的天然氣鍋爐。工作人員介紹,燒煤會產生大量的黑煙粉塵,尤其是劣質煤,對大氣污染更為嚴重。今年公司投資安裝天然氣鍋爐,目前天然氣管道還在安裝,只要一接通,這臺天然氣鍋爐就能開工了。據了解,目前中心城區主要污染源就在燃煤鍋爐房,市環保部門曾做過統計,中心城區的252臺中小型燃煤鍋爐房,一年消耗的燃煤在100萬噸以上。2013年,荊州中心城區開始推進燃煤鍋爐改造工作,52家在今年內完成天然氣鍋爐改造。
據初步調查,荊州中心城區禁燃區有燃煤鍋爐企事業單位約166家,到目前為止,完成天然氣鍋爐整改的企業有28家。
為了改善荊州的空氣環境質量,市委市政府將淘汰燃煤鍋爐工作作為2014年為民辦實事之一,除了方便綠色的天然氣,目前荊州企業使用最多的還有另外一種清潔能源——蒸汽。
在荊州市奧達紡織生產車間里,由蒸汽帶動的機器正在漿紗。工作人員介紹,熱電廠提供的集中供熱蒸汽,每天可以滿足車間30到40噸的用汽量。
之前企業建有專門的鍋爐房,光鍋爐房就有好幾十名員工,而且一直燒煤,對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周邊居民對企業頗有怨言。
更讓企業吃不消的是,由于企業廠房是70年代建成的老廠房,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節約環保問題,車間用煤量非常大。荊州市奧達紡織有限公司設備動力部副部長康群表示,整個副房的布局,全部是材燃,相對來說,用的量比現在大的多,所以說費用比現在大。
去年企業搬遷到新廠房里,將之前的燒煤鍋爐房取消了,全部改用熱電廠的集中供熱蒸汽。現在工作人員最大的感受就是,氣壓穩定多了。
氣壓穩定了,這生產效率自然提上去了,最重要的是污染變小了。記者了解到,荊州熱電公司的燃煤熱電聯產項目在2009年正式投產,為城市供熱電廠,也是荊州城區的主要熱源點,目前共有2臺30萬燃煤熱電聯產機組,每臺發電機組設計最大供熱能力為每小時280噸。
國電長源荊州熱電有限公司熱網管理辦公室主任蔡勇介紹,有兩條線路,一條線路是供熱南線,供熱南線承接了原來沙市熱電廠的部分用戶,包括沙隆達企業;還有一條供熱東線,主要包括紡織工業園,現在我們的企業達到了33家。
比起燃煤,供熱蒸汽不僅是清潔能源,而且簡單方便,綜合費用低。
蔡勇說,供熱蒸汽比燒煤、天然氣、秸稈等,還是要便宜些,有價格上面的優勢。
今年,為了支持荊州市政府關停中心城區燃煤鍋爐政策,國電長源荊州熱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供熱北線熱網工程項目。
供熱北線熱網工程經過荊州和沙市開發區,跨越王家港、豉湖渠、東方大道,末端達到江漢精細化工企業,全長12.2公里,為沿線14家企業提供工業熱源。
蔡勇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土建工作的85%,等供熱鋼管到貨后,爭取在9月底全線貫通。
據了解,截至目前,荊州市中心城區燃煤鍋爐企業現場督辦104家,燃煤鍋爐“煤改氣”第一批涉及的72家單位必須在今年8月31號前完成淘汰工作。
荊州市環保局污防輻射管理科科長黃明新說,截至目前,完成了28家,相關單位簽約44家,還完成了3家企業的驗收,并且發放了政府的補助資金。
燃煤鍋爐、秸稈燃燒、機動車尾氣和揚塵污染,被認為是大氣污染的四大元兇。中心城區燃煤鍋爐淘汰后,將全部使用熱電廠的集中供熱蒸汽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后續還將研究嘗試其他清潔能源。
另據《荊州晚報》2014年5月13日報道:
供熱價格調低2元荊州紡織印染企業每年節約360萬
記者從市物價局獲悉,為保障供用熱雙方合法權益,市物價部門將荊州熱電有限公司供熱銷售價格由68元/吉焦(210.66元/噸)下調為66元/吉焦(201.8元/噸),此價格為取消管損費、底噸費后用戶終端價格,從2014年4月24日抄見供熱量起執行。
據了解,去年以來,我市紡織印染行業協會與國電長源荊州熱電有限公司因供熱銷售價格問題糾紛不斷。為妥善化解價格矛盾,市物價局于去年底啟動荊州熱電有限公司供熱價格調整程序。經精心測算供熱成本,市物價部門近期調整了國電長源荊州熱電有限公司供熱銷售價格。
據測算,新標準執行后,每年可為荊州開發區紡織印染企業節約用熱支出360萬元。(記者徐登輝通訊員梁新義)
【延伸閱讀】
另據《楚天金報》2014年6月11日報道:
湖北出臺價格改革28條意見供水供熱價格由各地決定
省內各市(州)或縣(市、區)的供水、供熱價格調整,將不用再報批,由當地依據相關政策來決定。記者昨從湖北省物價局獲悉,省政府日前同意印發《關于深化價格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亮點就是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并實行簡政放權。
該《意見》共分28條,擬定了我省新一輪價格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即:到2020年(爭取在2018年前),進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進一步健全科學合理的價格調控體系和公開透明的價格監管體制機制等。
《意見》提出,加快修訂《湖北省定價目錄》,進一步減少政府定價項目,把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
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的價格,2014年,先放開工業用鹽、二類疫苗、省醫保目錄內的低價藥品、中藥飲片,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非治療性口腔正畸、種牙、整形美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等個性化醫療服務,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民辦教育、民辦養老機構養老服務、普通住宅以外的物業服務、道路貨物運輸、鐵路、公路、民航客貨運延伸服務等商品和服務價格,并實行經營者自主定價。
同時,全面下放價格管理權限。凡屬地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價格,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和簡政放權要求一律下放。2014年,先行下放相關商品及服務價格管理權限,交由市(州)或縣(市、區)實行屬地管理,包括城市供水、供熱,水、電、氣、熱延伸服務(如水、電、氣表初裝費等);保障性住房租金,5A級以外的游覽參觀景點門票及相關服務,殯葬及延伸服務;鐵路專業線共用及專用鐵路兼辦公共客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危險廢物處置;生豬屠宰加工服務。授權市(州)或縣(市、區)按屬地管理公辦學前教育、城市道路橋梁和隧道通行、城市道路機動車停車、專業渡口過渡收費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