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實質性進展
2014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推行供熱計量改革。伴隨著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世界銀行等相關部門組織的“供熱改革與建筑節能工作經驗交流與研討會”的召開,供熱計量改革再次成為全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國的供熱計量改革和建筑節能工作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進入尋求新突破、再上新臺階的關鍵階段。2014年前三個季度,全國各地關于供熱計量的改革的效果或許將在稍后的供暖季才能見分曉。值得肯定的是,各地工作的一些實質性進展。
山東青島:對居民用戶具備分戶計量條件的,按照熱量計費,并實行分戶計量價格。分戶計量價格包括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兩部分,其中,基本熱價按使用面積計費的30%核算,居民采暖用熱分戶計量價格具體標準調整為:基本熱價9.12元/平方米使用面積,計量熱價42.29元/吉焦。
北京市:集中供熱的居住建筑要逐步實行熱計量收費制度。實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分類公共建筑能耗定額管理、能源階梯價格制度。在本市民用建筑中推廣利用太陽能、地熱能、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青海西寧:聯系樓棟熱表廠家,加裝數據遠傳設備,安裝樓宇間水力平衡調節裝置,并進行首檢。各試點小區將建立供熱計量管理系統,做好熱計量數采集工作,供暖季前三個月每周抄表一次,后期每月抄表一次。
河北邯鄲:新建建筑必須同步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同步實現計量收費,加強供熱計量收費監管,對拒不執行供熱計量收費的供熱企業依法嚴肅處理。開展供熱計量收費專項督查,對全省新建建筑熱計量收費情況進行摸底調查。邯鄲、衡水兩市要在2014年采暖期前出臺基礎熱價比例30%計量價格政策,取消“面積上限”。
安徽合肥:“將在今冬建立計量兩部制熱價改革,適時調整居民供熱價格。”合肥市物價局負責人透露,“兩部制”就是將供熱價格分為基礎熱價和計量熱價兩部分。基礎熱價屬于固定熱價,不管用熱與否都需繳納;計量熱價則按照居民每戶用熱流量繳納,用多繳多,用少繳少。目前合肥市物價局意向擬定了“兩部制”熱價的兩套方案,征求市民意見。
(以上為部分城市推行舉措)
據相關數據顯示,總體上看,供熱改革已見成效,供熱計量收費面積穩步增長,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得到進一步推進,但也存在部分省份新建建筑未安裝供熱計量裝置、供熱計量收費嚴重滯后、管理體制不暢、機制不健全、技術支撐體系不足等問題。
推進供熱計量改革仍需冷靜細致求真務實
分析上述各地區推出的措施,暖通空調在線認為:雖然,我國供熱計量改革在政府和供熱企業的推動下,不斷地向前推進,但標準規范跟不上供熱改革的發展速度,并且相互之間存在矛盾,缺乏協調性,安裝不符合規范、標準的供熱計量裝置,供熱計量收費不到位等問題的存在,導致供熱改革遇到了一些瓶頸問題。
如何使供熱計量改革穩步推進?應實行全面推進計量收費政策,對已經安裝了計量裝置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供熱企業必須無條件地實施計量收費;對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行同步安裝計量裝置,同步實現計量收費;對符合供熱計量條件的建筑,供熱企業應實行按實際用熱量收費,并負責供熱計量裝置的日常維護和更換;對實施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等。充分利用國家對合同能源管理的優惠政策,在供熱計量改造和收費項目中,充分刺激用戶行為節能的積極性,實現供熱改革新局面的展開。
我國的供熱體制改革自提出以來從未停止過腳步。供熱計量收費改革工作需要施工方、用戶、計費單位等一起努力,才能開啟供熱計量改革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