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沈陽市內五區的許多居民都可以享受到既節能又環保的地源熱泵供熱,10家供暖公司正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采用這種直接應用于熱網上的供熱新方式。
作為以傳統燃煤供熱為主要供熱手段的北方城市,沈陽市的地源熱泵技術應用面積累計已達1840萬平方米,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改變傳統供熱方式
地源熱泵是利用淺層地能進行供熱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術,它與使用煤、氣、油等常規供熱制冷方式相比,具有清潔、高效、節能等諸多優勢。
“老沈陽”們都記得,過去進入冬季供暖期,因為煙塵排放量巨大,雪白的口罩、淺色的外衣都會“蒙黑”。能源緊張和環境污染,曾經是每年擁有5個月采暖期的沈陽感到困擾的兩大難題,而沈陽的能源結構一直依靠煤炭,煤炭燃燒無疑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等氣體。
發展地源熱泵,是改變沈陽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現狀的有效途徑,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拓展了新的空間。也就是說,沈陽的冬天要逐步告別以煤為絕對主體的供暖歷史了。
目前,市政府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地源熱泵系統建設和應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確定到2010年底,力爭實現全市地源熱泵技術應用面積6500萬平方米的工作目標。
2006年初冬,沈陽市委大院內響起了鉆井機的轟鳴聲,市委西配樓地源熱泵改造工程的正式開工,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也啟動“地熱”工程。領導機關的率先垂范,不但帶動了全市建設項目積極應用地源熱泵技術,而且贏得了廣大市民和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支持和認可。
許多開發建設單位也認識到了應用地源熱泵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建設并申報“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2006年,遼寧省人民醫院病房樓、城建北尚住宅小區兩個項目成為國家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并獲得了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在今年春、秋兩季的“房交會”上,有12座共計279.9萬平方米采用地源熱泵技術供熱的樓盤參展,一經推出便全部售罄。
地源熱泵市場熱起來
為了降低地源熱泵系統造價,進一步擴大地源熱泵使用面積,沈陽市舉辦了為期一年的“沈陽市地源熱泵系統展示會”,為地源熱泵系統相關企業、應用單位和沈城市民提供一個宣傳了解、展示比較、共同提高的平臺,也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秩序。目前,沈陽市地源熱泵設備市場價格平均降低20~30%。
針對推廣地源熱泵技術應用產生的與傳統供熱企業競爭供熱市場的矛盾,沈陽市研發了“混合式水源熱泵技術”,并已取得國家專利,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矛盾。“混合式水源熱泵技術”,就是在用戶端安裝水源熱泵機組,將地下水能量提取后送入管網,依靠龐大的既有供熱管網,將分散的地熱資源集中起來利用。這種技術不僅解決了水源熱泵推廣應用中可能遇到的水資源不足、布井位置受限等問題,還有效地緩解了推廣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與傳統燃煤企業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實現了雙向互補,大大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性。今年全市已有10家大型集中燃煤供熱企業應用混合式地源熱泵技術19項,形成供熱能力270萬平方米。
為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市還重點推廣了“再生水源熱泵技術”。現已建成的“沈陽國惠再生水源熱泵熱源項目”,每天可利用中水40萬噸,可形成供熱能力460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沈水灣再生水源熱泵熱源項目”和“沈陽市北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源熱泵項目”,可分別形成供熱能力260萬平方米和500萬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