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暖行業已經拉開行業大洗牌、大整合的序幕——一場在行業低迷期,由大品牌、大集成商所主導,主動或被動進行的攻防大戰會更加激烈。這一波洗牌后,供暖行業格局、各品牌座次將更加明顯,區域集成商新的業務模式以及全新的競爭力有望被構建。

以家裝為主的供暖形式
大集成商的終端價格開始松動,部分主流大品牌大肆降價對攻,大集成商(代理商)開始賣材料與同區域對手分享品牌。2014年呈現的這3大現象,究竟是后增長時代中國供暖行業發展的新常態,還是預示著供暖行業洗牌正拉開序幕?
2014年房事繼續不振,對供暖行業工裝和零售市場影響都頗大。據暖立方傳媒了解,以家裝為主的供暖企業年度銷售額普遍降幅在5-15%之間,有的降幅甚至達到30%!家裝市場尚且如此疲軟,工裝市場的難度可想而知。難怪,在前不久中國地暖施工大賽總決賽期間,多位上游廠家和渠道商對暖立方表達出對今年行業的不樂觀,以及對2015年市場走勢的憂慮。但揭開行業萎靡的外紗,今年供暖行業有3類現象特別值得關注:
①部分大集成商的終端價格開始松動。
過去,各區域內的龍頭企業一直在苦苦支撐價格,但在增長壓力更大的今年,暖立方發現這種局面在漸漸被打破。以旺季明裝采暖市場為例,多數區域整體價格(終端零售價)降幅在10%左右,比如,去年一個套二房子促銷價格在1.6萬左右(3組暖氣片+大品牌壁掛爐),今年則在1.3萬左右。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供暖行業零售市場整體價格位置主要是由各區域內主流集成商所支撐。難以想象,當區域龍頭們都把價格不再當作促銷手段,而是當作戰略競爭的武器,這個影響力會有多兇猛。
②部分主流大品牌大肆降價對攻。
和區域大集成商終端售價開始戰略性松動遙相呼應,今年另一大現象是部分主流大品牌大肆降價對攻。比如,某德系品牌壁掛爐,24kw分銷平均價格從去年的近5000元大幅降到目前4000元出頭,而在終端價格上,該品牌市場占有率頗高,零售價格均價大概從去年7500-8000元降到目前6500-7000元,降幅之大,前所未有。這種現象也打破了主流大品牌每到冬季旺季就斷貨的怪圈。當然,這種現象主要存在部分品牌,尚不是行業普遍現象。但背后深意以及帶來的影響,值得深思。

與同區域對手分享品牌
③大集成商(代理商)開始賣材料與同區域對手分享品牌。
不可否認,當前供暖行業內主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與他們擁有一批主流渠道商分不開,他們攜手艱辛成長,共同開拓了市場,理應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因此,他們中一直保持“綁定”的合作關系,讓其他同行艷羨。同時,由于主流品牌具有一定終端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多數大集成商又是區域總代并且不做分銷。但這種現象在今年被改變的機率大大提高。據暖立方傳媒了解,以某主流管道品牌為例,多個區域總代在今冬都在開始嘗試分銷,并且分銷價格有所下調,以讓更多區域對手有機會共享品牌。這種現象能否對品牌占有率和市場集中度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有多大幫助?是否能起到整合當地區域市場的目的?尚且需要時間驗證,但有一點不可否認,供暖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復雜的變化,求變中交織著種種智慧的博弈。
總之,2014年呈現的這3大現象,極有可能將是供暖行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新常態,也極有可能預示著供暖行業已經拉開行業大洗牌、大整合的序幕——一場在行業低迷期,由大品牌、大集成商所主導,主動或被動進行的攻防大戰會更加激烈。誰將成為最終贏家,我們尚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大膽推測,這一波洗牌后,供暖行業格局、各品牌座次將更加明顯。而對當前各區域內大集成商而言,這一波洗牌后,新的業務模式以及全新的競爭力有望被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