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熱費改革的重要部分,本市將擴大按熱計量收費的試點范圍。來自市熱力集團的消息稱,目前市熱力集團供暖的集中采暖用戶,已圈定了400個熱力站,擬推進按照熱計量收費,原有的收費模式可能被打破。
北京市熱力集團銷售公司經理王玉明近日告訴記者,目前熱力集團在主要城區圈定了400個熱力站,作為第二批試點對象,擬實行按熱計量收費。如果獲批,那么試點范圍將占目前全市集中供熱2000多個熱力站的近五分之一,比過去的48個按熱計量收費試點的規模擴大數倍。
按熱計量收費不強制
目前,供熱部門在推行熱計量模式時有兩種主張:一種是在一棟公共建筑安裝一個熱計量表,然后再分攤給建筑內的用戶;還有一種是給每個用戶都安裝熱量計,主要有機械式和超聲波兩種,這種熱量計是一種電子計量儀,可以安裝在暖氣片上,按照分戶用熱量計量。
“目前,具體采取哪種模式尚在研討,有待主管部門的批準。”王玉明說,因為熱是特殊的商品,它傳導流失快、建筑房間的結構、向陽背陽、迎風背風等都將影響用熱量,就連管道熱水的水質和雜物也會對熱量有所影響。因此,在此前的試點階段,主管部門在試點單位并沒有強制推行熱計量收費模式,供熱企業與用戶協商后由用戶自主選擇。
試點戶共節省1300萬元
目前,本市取暖費已在部分非民用住宅進行計量收費試點。試點后的供熱價格分為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兩部分,用戶的取暖費由“基本熱價×面積+計量熱價×用熱量”計算得出。不管用戶是否用熱,均需繳納每建筑平方米12元的基本熱費,而實際用熱量熱價則根據計量表的數據,按照44.45元/吉焦的標準進行計算。
據了解,2005年至2007年,熱力集團針對集中供暖的48個熱力站300多萬平方米的非居民建筑進行熱計量收費試點,結果顯示,同樣一個采暖季過后,僅有5戶繳納的費用比按面積收費時多,其他的按熱計量收費的用戶總共節省了1300多萬元熱費。“但改變計費方式本身并不省錢,省錢的原因是用熱量可控制,人們有了節能省錢的意識。”市熱力集團副總經理陳明說。
三年內推廣到居民用戶
據市發改委的統計資料,截至2007年1月,本市具備安裝熱計量裝置條件的節能住宅面積約為9467萬平方米,已安裝計量表超過10萬塊。
目前,北京供熱體制改革正在推進中,按照熱計量收費是改革的重要內容。這項措施實施后,就是要對用戶的采暖實行自主控制,分戶計量,按戶收費,最終實現“熱”的商品化。據了解,目前本市按照熱計量收費的對象主要是非居民用戶,而在今后三年之內,居民也將納入熱改范圍。
據市熱力集團副總經理陳明介紹,熱力集團擬定了一個3年的熱改計劃,即今后3年內,北京將對7000多萬平方米建筑實行熱計量收費,其中包括2500萬平方米的居民住宅,預計這項計劃需2.5億元資金投入,待政府批準立項后才能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