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去年實施的城區兩大供熱工程管網已經全線貫通,南部區域供熱工程已經為龍灣、陳莊小區供上了暖氣,昌潤國電工程正在進行分支管網建設。目前市城區供熱管網覆蓋面積達1944萬㎡。
本報記者 張召旭
多個新小區用上暖氣
“我們在家里只穿秋衣就可以,晚上蓋夏涼被還嫌熱。”14日,龍灣小區業主王女士說,他們小區2013年入住,當年并未能如期供暖,今年終于通上了暖氣,雖然比規定時間晚了一個多月,但王女士還是很高興。
家住陳莊小區的李先生說,他們也是2013年入住,小區里住的都是陳莊回遷戶,當年由于未能集中供暖,每戶業主還拿到了500元的取暖補助。“今年10月份的時候,小區供暖還沒有動靜,當時很多業主都等著急了。”李先生說,當時也問過物業,物業表示城區主管網不能如期完工,很可能用不上暖氣。
令李先生沒有想到的是,到了12月份,事情又有了轉機,南部區域管網建設完畢,光岳路分支管網也即將鋪設完畢。“1月8日的時候,小區通上了暖氣,這幾天物業正在調試,很多業主家里已經熱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在北部城區,蓮湖花園小區也已經用上了暖氣,雖然他們未能接入新建的昌潤國電主管網,但為了解決小區供暖,昌潤供熱公司為其鋪設了一條蒸汽管道,為小區用高溫蒸汽供暖。除此之外,阿爾卡迪亞小區三四期供熱管網鋪設已經到了尾聲,工程完工后,供熱公司將會為小區送暖。
兩大工程今年將發揮最大作用
最近幾年,市城區每年新增供熱面積最多不過百萬平方米,究其原因就是負責為市城區供熱的熱源負荷能力幾近飽和。為了徹底解決熱源難題,2014年聊城市委市政決定實施昌潤國電和南部區域兩大供熱工程,并且把這兩項工程作為了當年的城建重點項目。
昌潤國電工程以國電聊城發電廠為熱源,新建1500萬㎡的換熱首站,沿聊堂路、海源路、振興路鋪設直徑1.4米主管道約26.8公里,重點解決東昌路以北區域的供熱。華能聊城熱電南部區域供熱工程,該工程依托華能聊城熱電現有熱源,沿聊堂路、海源路、湖南路鋪設直徑1.2米主管道約26公里,重點解決東昌路以南區域的供熱。兩供熱工程總投資約8億元,為迄今為止聊城市最大的供熱項目,工程沿線涉及6個辦事處,21個自然村,跨越19個大的路口,25次穿越河流、鐵路、輸油氣管道等各類管線。
工程完工后,市城區新增供熱能力約2700萬平方米,將成為城區供熱主力管線,基本解決當前供熱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隨著下一步分支管道的建設,供熱能力、管網分布將基本滿足城市化發展的需求。
聊城熱電工作人員介紹,南部區域供熱主管網完工后,為龍灣和陳莊供上了暖,同時還用新管網替代了聊大東校以及花園路原有管網,為這部分區域更換了熱源。今年還將為其它新建小區規劃建設新的分支管網。
昌潤國電工程目前主管網已經建設完畢,正在為嘉明工業園鋪設分支管網,今年供暖季結束后,新管網將逐步替代城區昌潤熱電熱源,為城區北部區域居民集中供暖。
三個熱源點分區劃片供熱
記者從聊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獲悉,今年,市城區現有供熱管網覆蓋面積達1944萬㎡,實際供熱面積約1600萬㎡。目前城區共有400多個居民小區100多個企事業單位用上了集中供熱。目前,城區有三個熱源點,實行“分區劃片、廠網合一”的供熱體制,三大供熱企業分別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熱源及管網建設、運營。聊城熱電主要供應興華路以南、徒駭河以西區域,供熱模式為高溫水。昌潤熱電主要供應興華路以北、花園路以西部分區域,供熱模式為蒸汽和高溫水。藍天熱電為昌潤、恒潤供熱公司提供熱源,主要負責開發區的供熱。
聊城熱電相關負責人申蘭河介紹,2014至2015年采暖季,聊城熱電供熱區域供熱面積達731萬㎡,南部區域供熱工程結束后,新管網與老管網的供熱能力可達2000萬㎡。
昌潤供熱公司工作人員介紹,2013年9月15日,振興路管網工程作為國電供熱項目的分支工程,經過前期認真策劃籌備全面開工建設,管道全長7.3公里,投資概算6800萬元,當年工程基本完工。根據規劃,昌潤國電工程主管網長約26.8公里,市區內新建供熱管網總長度約42公里,新建換熱站99個,改造原有管網總長度約83公里,改造原有蒸汽換熱站15個。整個工程總投資月4.3億元,整個工程供熱能力達1600萬㎡。“我們公司目前的供熱面積約700萬平方米,而整個昌潤國電工程可以負載1600萬平方米,帶北部城區和嘉明工業園綽綽有余。”(來源: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