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以來,熱電聯供中心勝中熱力大隊組建由高級技師、技師組成的“技師團”,充分發揮團隊的技術優勢和輻射效應,解決供暖運行中低溫不熱、小區水力平衡、自控設備等疑難問題50余項,在保障供暖運行中發揮“推進器”的作用。
改造流程攻克低溫難題
勝中熱力大隊“技師團”實行“巡診”制度,針對低溫不熱的問題,進行“會診開方”,為供暖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今年供暖期間,碧水苑小區34-37號4棟樓低溫不熱,基層維修人員采取沖洗、疏通等措施后不見效果。他們一籌莫展。
針對此,勝中熱力大隊“技師團”現場“會診”,查看周邊居民樓的管線流程,從1單元摸排到3單元,從進樓管線摸到進戶管線,將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分析對比。最終得出三個結論:一是設計流程不合理,進水管線先下至地下室,再繞彎上至樓道,出現多次彎管,阻力大;二是淤泥、銹渣堵塞在地下室內部管線,管網沖洗無效果;三是堵塞管線的位置在居民地下室,維修不方便,無法更換管線。
針對原因,4名技師根據二級管網的走向,重新設計管網流程,將進水管線直接接入樓道,將繞彎的10米管線改成直達管線,地下管線改成地上管線。
去年12月28日,施工人員全力開工,對4棟樓1單元的進水管線改造,直接將進水管線接入樓道,每棟樓減少了6個彎頭。
今年1月8日施工后,低溫不熱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加強調試解失衡難題
供熱系統調節是管網水力平衡的核心工作。解決失衡問題對提高供熱效果、降低成本支出和提高供熱質量發揮關鍵作用。
勝中熱力大隊“技師團”從供暖運行初期開始對系統進行水力平衡調節,解決小區遠近端的失調問題。
去年12月15日,“技師團”負責人金城璞針對運興小區二級管網水力平衡調節,摸索出一套切合實際的均衡調節方法。
在保證換熱站運行參數平穩的前提下,分別對支線進行面積負荷測算,根據現場的壓力、溫度參數顯示情況,將閘板閥流量特性曲線圖表作為調節依據,由近及遠逐樓進行調節,并進行相應標識,他們通過數據對比,調至平衡點。
此方法推廣后,有效解決了薈萃、燕青、運興等10余個小區的水力平衡調節難的問題。
集輸南熱力站水力失調,不僅造成失水量大,還導致小區末端用戶低溫不熱。熱電聯供中心勝中熱力八隊多次進行二級網調節,效果不佳。
去年12月22日,勝中熱力大隊“技師團”針對此問題,細查熱力站管網原因,制訂調節方案,根據樓房型號、管網流程,現場勘查地理位置,在小區近端樓加裝流量調節閥,在支線加裝電動調節閥,通過系統的自動調節,使近端、遠端達到平衡。
截至今年1月15日,集輸南熱力站日水耗從120立方米降至60立方米,集萃苑小區平均溫度控制在20.4℃,室溫達標率98%。
提高設備維修能力
今年供暖期,勝中熱力大隊根據供暖運行中的短板,制定研究課題,采取“點將點題”的攻關模式,充分發揮技師攻堅克難的主動性。
熱力站部分變頻器使用年限長,若損壞更換,將大大增加供暖運行成本。針對此,高級技師金峰以“變頻器在供暖運行中的應用與維護”進行研究。
1月13日,勝華南熱力站一臺運行10年的55千瓦循環泵變頻器突然“罷工”,停止運作,無數據顯示。
為快速恢復運行,金峰趕到現場詳細測量、檢查,發現是電源功率板老化損壞造成的,但更換功率板后,卻無任何反應。經進一步檢查,是因電源接觸器不吸合,無法送電,主要是由于變頻器電路板自身短板造成,與其他電路板不兼容。
如果更換新的電路板需要費用幾千元資金。時間緊迫,金峰現場改進電氣技術,在電路板上安裝延時繼電器,解決了兼容問題,循環泵恢復正常。
供暖以來,“技師團”共維修各熱力站變頻器4臺,節省維修費用近4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