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經濟飛速運行的時代,霧霾、酸雨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北方集中供熱所燃燒的大量煤炭已然成為大氣污染的最大殺手。改造升級供熱系統的、減少煤炭燃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勢必成為了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克東縣海陽熱力有限公司大力推進全方位智能化供熱節能調控系統,不僅成為全市節能減排的金牌項目,更進一步實現終端用戶熱能計量的宏偉目標。
自2011年實施克東鎮城區集中供熱改造以來,克東縣海陽熱力有限公司始終將全縣人民的造暖工程放在首要位置,不斷加強儲煤廠、除塵車間、脫硫塔、機加車間等附屬設施建設,集中改造供熱管網工程,購置3臺80蒸噸循環流化床鍋爐,覆蓋全縣縣區內100%的集中供熱需求,不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節能減排效果,更實現了區域集中供熱一體化的良好局面。
在環境治理日趨嚴峻的關鍵時期,如何通過智能手段控制熱能,在使得終端用戶室內熱度均衡的狀態下,有效節約耗能,成為了海洋熱力新的研究課題。2013年,總投資1.79億元的全方位智能化供熱節能調控系統項目在全縣人民一片叫好聲中孕育而生。
走進海陽熱力集團的智能控制室,幾臺電腦的屏幕上分別演示著鍋爐及換熱站的運行情況。采暖節能溫度指示儀上顯示著室外溫度、實時風速、供水熱度、回水溫度等實時參考數據。據技術人員介紹,此項目通過在熱源廠安裝采暖溫度指示儀、室外溫度計和風速儀,只要知道采暖期某天某一時刻的戶外大氣參數,就可以通過數學模型經電腦計算出其對應的熱網溫度,從而在采暖節能溫度指示儀上顯示實時溫度參考數據,使控制中心明確溫度調控目標。解決了熱網供熱不能隨大氣溫度變化而調節造成供熱樓房溫度不均衡的弊端,起到溫度補償作用,繼而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熱源廠的調控只是智能系統中的一部分,為終端用戶安裝的數碼熱計量系統則更是整個智能工程的點睛之筆。通過在熱能用戶居住空間安裝溫度傳感器、溫度采集器、溫度控制閥,將室內溫度狀況集中整合在樓宇單元門內安裝的單元控制器和單元顯示器中,并傳送至調度中心。用戶不僅能在顯示器中直觀了解自家熱能用量,調控中心還可通過監測的數據分析調整供暖需求,避免終端用戶室內冷熱不均,供熱企業盲目燒爐造成的不必要能耗,此系統同時也為分戶熱計量按需取暖、按量繳費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供暖系統的全面升級改造,目前,海陽熱力12個無人值守的換熱站已經全部進入智能化管理。通過對室外溫度監控以及室內溫度的掌握,幾個人操作的電子監控室便可遠程調控整座城市的采暖情況。截至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了熱源土建施工,熱源及換熱站智能化調控監控系統安裝以及管網鋪設等基礎工作,完成投資5397萬元。當年已節約原煤9906噸,折合標準煤4880噸,節能效果顯著。今年項目復工建設以來,二期工程將安裝熱用戶終端溫度檢測、傳輸裝置以及客服中心大屏幕熱能顯示器,計劃投資7400萬元。整項工程預計2016年全部完工,項目達產后,年能節約18655.2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61.18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08.8噸,減少煙塵排放2081.31噸。來源:齊齊哈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