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一御興供熱公司于2012年10月成立,現有一線維修工22名。具體負責全公司24個供熱站,26000延長米供熱管網的維護及近7000戶居民的入戶管線維修任務。每日除了要看管好換熱站的設備,巡視管線,還要開展入戶走訪、調查,確保居民室內溫度達標、安全供熱,最終讓全場百姓溫暖過冬天。
今年是公司轉制后的第四個年頭。在一千多個日夜里,這其中的苦辣與辛酸只有維修工們心里最清楚。但為了這份鐘愛的供熱事業,他們克服了更多的壓力,以忘我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熱的奉獻情懷,在維修工這一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奮斗著、拼搏著……
按工作性質分,維修工作自上一年度4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開展外網管線和換熱站設備維修;10月中旬至下一年度4月上旬主要開展外網漏點搶修和入戶維修。在夏季維修中,雨天無法作業,維修工作也只能在雨過天晴后進行。好天氣固然溫度要高,有時維修工要頂著30度以上的高溫對管網進行維修和焊接。為防止皮膚被毒辣的陽光曬破,維修時,工人們必須要穿上工作服,帶上手套等勞動保護。因爆曬,汗液會經常從臉頰滾落下來。工作忙,顧不上擦拭,汗液會經常流到嘴里咸咸的,衣服會經常返堿,被太陽一曬白白的、硬硬的。洗衣服時,不用手使勁兒揉搓都很難洗的干凈。
供熱管線大都埋在地下1.5米處。維修時,機械挖開作業面,地溝里就會滲水,維修工每天都要在地溝里穿水靴維修。臉曬黑了,可腳卻捂白了?;氐郊依锩撓卵プ?,腳倒是放松了,屋里卻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冬季供暖,維修工晝夜要以搶修為令,每個維修工都自備兩部手機或兩張手機卡。其實這并不是擺闊,為的是能保證24小時及時聯系。只要故障電話打進來,維修工們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有時漏水點過大,搶修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冬季搶修也是最遭罪的。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地溝里的水濺到衣服或褲子就會上會立馬凍得梆梆硬,膝蓋想回彎都費勁。搶修時,如在地下遇到通信光纜、供水管道、排污管道等錯綜復雜情況那就更費勁了,無法用機械破土,那就需要用鐵鎬一點一點地刨,用鐵鍬一點一點地挖。夜間搶修溫度低,維修工們就會分成兩組。一組刨,另一組就依偎在搶修車里避避寒,餓了就簡單吃點饅頭、榨菜和火腿腸充充饑。按維修工們的話說,冷點、餓點倒不是大事,最難的就是排污井附近出現漏點。污水和管網熱水摻雜在一起,井內溫度高,戴口罩喘不過氣。當打開井蓋的一剎那兒,一股惡臭和腥味撲鼻而來,簡直讓人窒息。而且地溝內雜物和糞便過多,維修工要一點一點將漂浮在水面上的雜物撈出,再用水泵將水一點一點抽凈后,方能進行焊接處理。為加快維修進度,維修工只能強忍著異味在地溝里清理作業面,就連回到家里,滿身還散發著臭氣。
每年供暖伊始,是維修工最忙碌的時候。由于農場采暖網覆蓋面大,管網復雜,經常發生管網滲透或循環不好現象。在供熱管網調試階段,注水加壓時,外網管線和入戶管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現象,22名維修工就會一連幾個晝夜都不能回家,全力以赴堅守在堵漏搶修一線。去年11月中旬,老樓區的一位居民急切地打來電話稱:“不知什么原因,最近幾天家里不熱,他家剛出生十天的小孩被凍得哇哇哭叫”。維修班組接到電話后,立即派維修工帶上工具,頂著凜冽的寒風趕到居民家中,一直修到凌晨兩點才將故障排除,居民感動的連聲道謝。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數九寒冬,只要有維修、有搶修,就會有維修工們的身影。
剛開始從事維修工作,維修工們認為這個工作很好,有漏點就維修,沒有漏點就清閑。接觸這項工作后,維修工們才感覺到工作的繁雜與瑣碎。每天除了看護設備、巡視還要和全場百姓打交道,這其中最難的就是和百姓打交道,起初遭百姓訓斥和素質低的人辱罵的事時有發生。百姓不滿意,維修工心里更是感到十分的委屈。雖然說,“有供需就會有矛盾”,但維修工們心中不理解。為啥該干的活都干了,就始終得不到百姓的認可呢?冷靜后的維修工們開始在自身上查找原因。經總結,維修工們認為,癥結應出現在解釋和服務工作上。為此,2014年年初,維修工們采取以老員工帶新員工,技術強帶技術弱的“傳幫帶”措施,實行倆人一組開展入戶維修,這樣不但讓年輕經驗少和維修技術不強的維修工學到了更多的技術和經驗,維修質量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強化業務上標準的同時,維修工們還利用空閑時間加強對《黑龍江城市供熱條例》及公司制定的《維修工文明行為規范》相關知識和文明禮儀服務等相關內容的學習,苦練業務,強化本領,提高服務質量。在服務中,還將“接待群眾要熱心,聽取意見要耐心,解決問題要真心,服務群眾要貼心”的“四心”服務理念融入工作當中。維修工們為此還印制了七千余張便民聯系卡,全部發放到百姓手里。 來源:中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