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熱電集團的熱電聯產模式已經實現了綠色生產,消耗的是煤,產出的是電力和蒸汽。如今,合肥熱電集團徹底告別了傳統燃煤的高污染。通過技術改造和先進設備的使用,合肥熱電集團的煙囪排放全部達到了最新排放標準。目前,合肥供暖燃煤排放執行的是被稱為史上最嚴即超過歐盟標準的最新國標,不僅不會增加污染,而且會為合肥減少污染排放做出巨大貢獻。由此,合肥熱電集團的供熱被人們譽為“不冒煙的供熱”。
燃煤排放看齊清潔能源
不冒煙,非夸大之詞,乃名副其實。合肥熱電集團目前正在建設的新能熱電廠以及即將開工的金源熱電改擴建工程執行的是“近燃標準”,也就是說其排污指標已經和清潔能源天然氣相媲美。數據為證,燃氣排放標準:氮氧化物35(單位:毫克/立方米下同)、二氧化硫50、粉塵5 ;合肥熱電集團燃煤排放和燃氣標準唯一不同的是粉塵,排放濃度為10(國標為50),因此稱為“近燃標準”。
節能減排,成績顯著。2014年,合肥熱電集團榮獲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減排企業貢獻獎”。由于污染排放量很低,熱電集團幾大熱源廠雖然能看到煙囪,但是看不到“冒煙”。合肥熱電集團負責人表示:“不冒煙是正常,因為我們的排放標準已經達到很好的水平,如果什么時候你看到冒煙了,那就是生產出現‘故障了’。”

600多冒煙小煙囪被頂替
在熱電集團的統籌下,合肥實現了統一供暖。全市供暖共有5個熱源廠,先后替代了600個到處冒煙的小煙囪。除了供暖,熱電集團的蒸汽供熱更是工業企業的重要清潔能源,為推動合肥城市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冒煙的供熱,背后是技術改造的力量。
—減少氮氧化物排放,合肥熱電集團實行了全面的技術改造。特別是2015年,該公司投入9000萬元進行脫硝改造,五個熱源廠全部達標排放。
—噪聲治理,熱電集團各熱源廠及小區站房積極開展降噪改造,六年來累計投入將近5000萬元。
—截污除塵,各熱源廠實行“靜電除塵+布袋除塵”的“雙路除塵模式”,實現了煙囪不冒煙,所有數據都實現了環保部在線監測。
除了降低自身排放,熱電集團還先后在天源熱電和東方熱電這兩大熱源廠建立污泥干化焚燒設備,目前熱電集團污泥日最大處理能力540噸,年焚燒污泥量約為9萬噸,極大緩解了城市污泥帶來的巨大環保壓力。中國供熱信息網了解到經污泥處置成本測算,熱電集團每處理1噸污泥要虧損20~30元。按一年污泥處理量9萬噸計算,熱電集團因污泥處理帶來的虧損就高達2000多萬元。
脫硝改造、降噪改造、布袋除塵、污泥焚燒,四大舉措不僅減少了自身的排放,而且徹底解決了城市污泥的二次污染問題。熱電集團以社會效益為優先考慮,幾年來在環保方面先后投資近3億元,把蒸汽供熱建成了一個低碳環保的綠色生產線。
高質量確保低排放
不冒煙的供熱,得力于高質量建設工程的保障。憑借“五年不維修 十年不落后”的質量技術標準,合肥熱電集團打造“不冒煙的供熱”工程。標準決定高度,質量決定成果。無論技術升級,設備改造,還是管網建設,熱電集團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在這里,所有設備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門檻,來路不正、質量無保的設備堅決不要。
南方城市供熱,合肥雖然沒有模式可以參照,但創造了“合肥模式”,并實現了良好的效益。對所有技術方案、設備、運營管理實現全過程的創新。根據合肥特點,合肥熱電集團制定了高于國標的合肥熱電技術標準。對于供應商和主要設備的采購,通過供應商評價方式提出名單,以“短名單”方式確定供應商和采購設備,從源頭確保了質量。
聯手德國企業打造智能熱網
在熱電聯產領域,合肥熱電集團不僅走在全國同行業前頭,而且還積極對接國際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目前,合肥熱電集團正在引進德國SIV公司的熱網和客戶管理系統,這是德國具有高端水平的公用管理技術。通過與德國企業合作,開發數字熱網、智能熱網以及用戶管理系統。在總控室,合肥熱電集團可以隨時了解每個用戶的用熱情況,把與用戶的長時溝通縮短為瞬間溝通,與用戶實現零距離互動,有效提升了供熱服務水平。該軟件投用后,合肥的熱網熱損還將下降10%,一年下來可減少熱損成本1000萬元。 來源:中國供熱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