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縣在“十三五”轉型發展期間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快各項生態產業鏈條的延伸,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基礎設施,脫貧攻堅,實現經濟趕超和可持續發展,走“先環保后發展”的道路,堅持利用燃氣集中供熱,不僅把興縣集中供熱工程作為興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點工程,還作為利民惠民的一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推進。2010年之前,興縣城區以燃燒煤炭為主生活取暖,煤炭燃燒排放的煙塵成為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此外,燃煤供應、運輸以及燃燒廢渣的棄留致使城區環境深度污染,居民生活亟待選擇更為環保合理的替代燃料。2011年興縣縣委、縣政府在改善民生和保護環境方面果斷決策、大膽探索,利用燃氣清潔能源發展集中供熱,替代原煤為能源的分散供熱,最大限度的減少大氣環境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該年6月22日啟動城區集中供熱一期工程,由興縣供熱公司負責實施。新建四所供熱站,供熱覆蓋32個機關單位,2000多戶居民,實際納入供熱面積32萬平方米,并如期成功點火運營。從此,興縣走出呂梁山燃氣供暖的第一步,燃氣集中供熱不僅使城區空氣質量有效改善,還使興縣人民正確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長效性。2015年底,興縣供熱公司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供熱站已有12座,供熱管網敷設約16公里,實際供熱面積約107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達到54.45%,納入集中供熱系統用戶8600余戶,除居民住戶外,還包括縣城各機關、單位、學校。今年,興縣供熱公司按照縣委、縣政府加強環境保護,實現節能減排總體部署,遵循興縣城區規劃的基本要求,竭力滿足居民用熱需求,全面推進老城區管網敷設,新城區管網覆蓋步伐。同時,注入社會資本緩解財力緊張,增強企業運轉活力,推動供熱建設全面展開。本年度新增供熱站2所,新增供熱面積約16萬平方米,新敷設供熱管網約3公里。實際供熱面積可達123萬平方米,城區供熱普及率可達到62.6%。供熱覆蓋面積逐年擴展,城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興縣城區主干道居民結束了燃煤土爐取暖的歷史,城內辦公單位、居民小區燃煤鍋爐全部取締。冬季的城區再也沒有“煤炭亂堆砌,烏煙直沖天,塵土張口入,灰渣隨路鋪”的贓亂氣息,呈現眼前的是藍天、碧水、青磚大樓,宜居宜人一片和諧整潔。
然而,興縣生態環境歷史性的轉變不僅讓我們認識到興縣縣委、縣政府不遺余力的堅持,還應該讓我們認識到興縣供熱公司始終如一的堅守。
中秋已過,秋雨凄厲,天氣日漸寒冷。興縣供熱工程同期施工,晝夜奮戰,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新站建設工期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加之城內小區供熱站土建工程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新鍋爐房建設斷斷續續,供熱鍋爐安裝也多次推遲。公司領導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晝夜經常深入供熱施工現場協調指揮,巡視督查施工,檢查工程建設進度。二百多平方米的供熱站,現今還沒有安裝門和窗戶,工人們開玩笑說是“南北通透”。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供熱站四壁墻面的磚孔還未填補,鍋爐房頂,片瓦尚無,塑料布蓋頂。夜間氣溫急劇下降,加班焊接的工人身著防寒服在冷冷的鋼架頂上毫不懈怠,伴隨他們的只有電焊迸射出的火花,隨身呼出的白氣以及鍋爐間瑟瑟的秋風。
忻黑線路興縣段道路拓寬改造工程全線施工,同期該段供熱管網直埋敷設工程緊迫,該路段為興縣重型車輛過往的主干道,白天車輛通行,居民出入,直接影響工程進度,全線工程只能夜間施工,可肆無忌憚的秋雨,偏偏夜間綿綿不斷不盡人意。剛開挖的主管溝壕無奈的被雨水洗刷著,夜間作業的工人除去正常的管網敷設,時不時的還防御著雨水入侵溝壕的突發情況。就是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工人們困了抽支煙,打打精神,累了揉揉眼睛,稍息片刻。沒有一位工人叫苦,沒有一段工程質量不達標,憑著供熱人百折不撓的意志,通宵達旦的堅持,工程進度不斷加快。
興縣福臨嘉苑小區物業為福臨嘉苑南區、北區服務,服務面積約12萬平方米,居民1400余戶。因物業多次更換,管理混亂,服務滯后,致使居民生活環境、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的影響。特別是供熱方面,管網年久失修,供熱管道腐蝕老化嚴重,供熱質量下降,直接影響居民冬季生活。由此連帶出諸多不安定的因素,居民多次向興縣政府和住建局申請由興縣供熱公司管理該小區居民采暖。但該供熱站設備及供暖系統與興縣供熱公司系統不匹配,且供熱管網安裝不合理,供熱面積大,涉及用戶廣,舊的遺留問題多。
興縣政府要求興縣供熱公司接管福臨小區供熱運營事宜,并完成該小區相關供熱管網改造。興縣供熱公司在眾民所望及政府的信任中,接受僅有30天的供熱系統改造工程,完成小區居民供熱事宜。可管網改造區涉及居民較多,原有物業遺留的供暖問題成為他們心中的質疑,部分居民抵觸情緒及怨憤心理,促使他們對改造工程多次阻攔。興縣供熱公司總經理劉喜平曾多次現場協調,并以供熱實際經驗承諾小區居民“我們做的是民生工程,必須讓百姓暖在心里”。施工現場地處居民密集區,工期緊迫,管道開挖施工必須避開居民出行高分期。堅守信譽的興縣供熱公司憑借五年的供熱建設基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每天夜間8點開工,次日早上7點收工。遇到下雨,開挖管道必須遮蓋塑料布加班作業,只有加快進度,不得延誤工期。開工24天后,小區管網改造全部完畢,涉及開挖的道路開始硬化,供熱站內注水調試。有位阻礙工程建設的居民看到這些對施工人員的說“今冬我們可以放心了,興縣供熱公司搞供暖讓我們看在眼里,暖在身上,熱在心里”。
興縣供熱公司作為興縣唯一負責集中供熱工程的建設企業,還承擔著熱源生產企業、熱力經營、供熱服務保障等任務。現今該企業充分做好冬季供暖的各項準備工作。每年為保障供暖期安全生產穩定用熱,供熱站內外進行兩次檢修。10月22日已運營的供熱站檢修完畢,全線主管試水打壓,一線人員分班作業,站內校正儀表,注水調試開始,蓄水儲鹽,清掃拭擦。站外開通主管閥門,外網巡線,排查檢修,加強監督檢查,記錄支線用戶信息。所有人員各負其職,排除隱患,防患未然。
為方便居民繳納暖氣費,今年興縣供熱公司除在辦公樓內繼續開展收費業務外,還聯合興縣匯澤村鎮銀行西關支行進行暖費代收,凡是舊有取暖用戶可到該營業大廳提取用戶信息提前交費,不用扎堆繳費。前來繳費的用戶滿意的說“你們的供熱服務越來越好,集中供熱不僅讓我們的家暖了,還讓我們的縣城更美了。”
確實,興縣舊貌換新顏。當源源不斷的暖流涌向老百姓家中,奉獻給興縣人民持續不斷的溫暖時,興縣百姓的心暖了。這兌現了興縣供熱人堅強的承諾,彰顯了興縣生態文明建設中卓有成效的探索,闡釋了興縣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利民惠民的切實所在——“生態建設宜居宜人,集中供熱暖身暖心”。 來源:呂梁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