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熱力公司節能改造的動力來自于哪里?
答:(1)供熱面積不斷增加目前中國北方城鎮供熱面積已達140多億平米,還在以每年3到5億平米的速度增長,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供熱領域挑戰巨大。
(2)熱源緊張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但出于節能環保的需要國家已不再審批新建熱電廠,這就造成了城市不斷擴張而增加的供熱需求與熱源之間的矛盾,而通過節能實現解決熱源緊張將是必由之路。
(3)能源價格上漲隨著煤炭等化石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熱力公司購買熱源的成本也隨之升高,由于供熱是北方基本民生保障,因此其收取供熱費用的價格一般由政府定價,因此節約供熱能耗是應對能源價格上漲的最佳策略。
(4)減少地方財政負擔供熱是北方基本民生工程,因此地方政府每年會給予熱力公司一定財政補貼維持其正常運營以保障城市冬季供暖,這給地方政府也帶來了一定的財政壓力。通過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減少地方財政補貼的有效方法之一。
(5)實現熱力企業盈利供熱是北方民生的基本保障,隨著集中供熱的面積不斷增加,熱源成本和管理費用逐年攀升、熱源環保排放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城市集中供熱設施設備均屬于下游客戶,固定資產大,折舊金額很大,而居民用熱價格基本保持穩定,造成熱力企業盈利水平不理想的現狀。通過對供熱環節實施節能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管理成本和安全隱患,幫助其實現扭虧為盈。(6)環保要求冬季北方城市,尤其是北京霧霾天氣等,大部分原因與冬季供熱有關,現在北京冬季供熱實行煤改氣改造后,冬季的霧霾天氣的天數明顯減少,這些都有力說明了供熱對環境影響巨大,各地政府環境保護意識加強,供熱節能也就提到重要的日程。
(7)雙碳政策驅動在“雙碳”背景下,供熱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僅要面對設備陳舊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熱用戶滿意度、能耗高、管理效率低、投訴率高等困難,還有面臨由于城市新增住宅建設還在繼續,會造成城市熱源緊張、能源成本上升和碳排放量上升等挑戰,由于供熱是北方基本民生工程,不可能以簡單的關停等方式實現減碳。所以當城市碳達峰目標分解確定后,會形成城市熱源需求增長、居民訴求提升與降碳的突出矛盾。而通過節能實現碳排放的降低將是必由之路。
問:今年疫情是否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
答:由于供熱行業特征,北方城鎮集中供暖時間通常為當年第四季度至次年第一季度,每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為停暖時間,熱力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停暖檢修、招標等工作。公司項目實施主要集中在停暖期間5-11月,目前為止疫情的影響還是有限和可控的。
問:疫情之后客戶會不會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
答:供熱公司不會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因為供熱是北方重要的民生保障,不會因為疫情而停止供熱,供熱費用一般在供暖之前就已經收取,同時供熱公司的資金來源還有財政補貼、專項債、短貸等。因此,供熱公司的現金流是比較充裕的。
問:公司與業內傳統的單一產品供應商相比,有什么競爭的優勢?
答:公司區別于業內傳統的單一產品提供商,通過10余年持續地跨專業軟硬件研發投入,打破了多產品專業技術壁壘,掌握了智慧供熱軟、硬件整體產品技術解決方案,是一家集“產品+方案+服務”為一體的智慧供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能夠為客戶提供涵蓋“能源計量與數據采集、能源智能控制、數據交互與分析管理、節能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服務。
公司根據客戶的不同應用場景和差異化訴求,可通過單個解決方案或多個解決方案組合,滿足客戶定制化的供熱系統建設與節能需求,解決了供熱企業的后顧之憂并為供熱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問:公司未來在研發投入和研發創新能力方面有什么計劃?
答:公司始終重視技術研發工作,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通過購置先進的研發設備和軟件,引進專業領域高端技術人才,加大在供熱節能領域的研發力度,為公司市場開拓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逐步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積極開展與各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增強企業研發及創新能力;
瑞納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供熱核心產品/設備的智能化研究與應用、全信息計量數據生產與管理、互聯網大數據體系構建、智慧化平臺服務和 AI智能數據應用服務;公司的主營產品與服務是城市智能低碳供熱整體解決方案、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智慧供熱管理平臺、能源智能控制設備、能源計量與數據采集設備。公司是國內領先的一站式城市智慧供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于2019年被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稅務局、合肥海關授予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的榮譽稱號。
調研參與機構詳情如下:
| 參與單位名稱 | 參與單位類別 | 參與人員姓名 |
|---|---|---|
| 東吳基金 | 基金公司 | 周健 |
| 嘉實基金 | 基金公司 | 謝澤林 |
| 招商基金 | 基金公司 | 徐生 |
| 新華基金 | 基金公司 | 周曉東 |
| 諾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李迪光 |
| 銀河基金 | 基金公司 | 沈怡 |
| 安信證券 | 證券公司 | 楊楠 |
| 海通創新 | 證券公司 | 林中杰 |
| 金元證券資管 | 證券公司 | 楊影菲 |
| 長江證券資管 | 證券公司 | 王曉明 |
| 中歐瑞博 | 陽光私募機構 | 瞿詩明 |
| 彤源投資 | 陽光私募機構 | 郭磊 |
| 高信百諾投資 | 陽光私募機構 | 劉延波 |
| 中郵人壽 | 保險公司 | 朱戰宇 |
| 長江養老保險 | 保險公司 | 滿臻 |
| 中金資管 | QFII | 王琛 |
| 中航信托 | 其他 | 宋明佳 |
| 兆天投資 | 其他 | 胡孟漢 |
| 慎知資產 | 其他 | 劉越 |
| 澤正私募 | 其他 | 李屹東 |
| 海南謙信私募 | 其他 | 唐哲 |
| 玖鵬資產 | 其他 | 王平陽 |
| 申九資產 | 其他 | 溫曉 |
| 西部研發 | 其他 | 邢開允 |
| 領睿資產 | 其他 | 蘭云 |
| 領頤資產 | 其他 | 陳連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