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距離2018年還不到四年,四年前的11月,雙良集團投資成立雙良混沌。作為一家能源數字化公司,雙良混沌在成立伊始就將智慧供熱作為其主要業務方向之一。
四年多來,雙良混沌以“重新定義供熱”為使命,精研技術,推出智慧供熱云平臺為主的數字化產品,深度賦能供熱智慧化轉型。
日前,IESPlaza綜合能源服務網專訪了雙良混沌智慧供熱產品經理,聽他聊了聊他們對智慧供熱的看法和布局。
IESPlaza:智慧供熱是供熱產業轉型的大趨勢,您認為智慧供熱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
雙良混沌:1950年到1990年左右,計算機的誕生,開啟了自動化進程。1990年到2020年左右,網絡技術的加持,信息化時代來臨。2021年至今,云計算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飛速發展,我們開始邁向智能化時代,但現在,還不是最終我們要實現的智慧化,現階段算是從信息化到智慧化的一個過渡期。
供熱行業也是如此,過去的供熱信息化系統只是實現了數據的采集和展現,還沒能運用好這些數據。未來的智慧供熱系統,應該擁有一個高度智慧化的大腦,它可以在AI算法的加持下,自動優化提升系統的整體思考和學習能力,實現全面替代人工。因此,我們認為,真正的智慧供熱目前還處于一個初期的探索示范階段,潛力亟待挖掘和釋放。
IESPlaza:相較于電力數字化,您認為供熱數字化有哪些顯著不同?
雙良混沌:電力信息化已經發展好多年了,相應的它的數據體系也比較完善,對用戶側的監測也比較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IT支撐系統。
電力數字化起步早,目前的發展速度也比供熱快,電力數字化主要解決系統數量多、數據孤島、基層員工操作復雜和流程重復等問題,電力用戶對未來的系統建設也提出了更大規模、更高效、更穩定、更智能的部署需求。
而供熱數字化起步較晚,特別是對用戶側的監測現階段還處于起步階段。供熱流程涉及源、網、站、戶,從供能側和需求側相互聯動,相互影響。需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智能供熱到智慧供熱的轉變,從原有的以產定供,轉變為以需定產,提高供熱品質。
從市場推廣的角度來看,電力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很多,電力客戶的溝通成本相對較低,但在供熱行業,基本只是在管理層,溝通起來比較通暢一些,基層員工對智慧供熱的理解深度、接受能力普遍偏弱一些。所以供熱數字化雖然看起來比電力數字化要簡單,但它的市場推廣速度要落后于電力數字化。
從大的方面來看,重電輕熱是一個現實問題,電力覆蓋全國,而供熱主要針對北方地區,供熱的優先級低于供電是一個事實。但對于供熱行業自身,我們更需要主動作為。
IESPlaza:傳統供熱產業面臨的主要痛點有哪些?智慧供熱是如何解決這些痛點的?
雙良混沌:傳統供熱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源-網-站-戶協同優化調度困難、水力失衡嚴重,即使有自控系統,調控依然高度依賴人工經驗,系統運行粗放;此外,調度、收費、安全等系統數據缺乏集中管理,各系統數據相對獨立,信息孤島問題嚴重。
供熱信息化幫助實現了自控系統的普及,但是它還需要高度依賴人工經驗去調控,智慧供熱將能夠幫助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但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標準,然后搭建統一的數據中臺,采用負荷預測、仿真模擬、氣象分析、GIS地圖、室溫采集等手段,通過一個系統來全面感知和優化整個調度運營過程。
▲雙良混沌智慧供熱產品應用界面
IESPlaza:雙良混沌是什么時候開始開發智慧供熱產品的?雙良混沌智慧供熱云平臺的主要優勢表現在哪里?
雙良混沌: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涉足供熱數字化,目前已經完成了兩個周期產品的迭代。有超過10個項目的應用案例。我們產品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安全性上:我們針對戶外長距離輸送管路,數據采集困難,無法供電和精準維護,缺少有效途徑獲取管網運行狀態,通過自研軟硬件結合給出精準的仿真模型及負荷預測,補齊管網信息。
傳統供熱系統對危險的感知滯后,無有效方式快速發現管網特殊事故工況,實現故障隔離,缺少提前預防手段。我們通過氣象分析、預警告警、GIS地圖多維融合實現全方位危險感知,提升敏感度。
對于多能源混合供熱系統,協同調度難度高,容易引起管網震蕩。我們通過全網平衡等技術手段確保其穩定可調。
提效方面:為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我們通過自研CCB及通訊協議標準實現統一的數據中臺,打破信息孤島。
對于統一的數據標準缺失,設備間差異較大,整合難度大,無法有效利用,影響運行調控效果的問題,我們通過CIM標準實現設備整合。
對于換熱站每天需要大量的人工調整的問題。我們通過運行監測、分析及智能調度實現少人參與調度,通過算法調配人工確認的方式確保下發的準確性及及時性。
我們開發的智慧供熱系統混沌云邊一體化系統Wonder Cloud/OS為多維度產品母體,是可根據客戶需求快速制造新產品的“產品”。具備公有云、私有云、云邊一體化、本地服務器等多種部署方式,運行Wonder OS可替代傳統控制系統,Wonder OS與Wonder Cloud互為災備、聯合調控。
該產品實現了各系統數據融合統一化管理,結合地理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數字化手段,形成一套集運行感知、算法賦能、優化調度、收費客服、設備管理、安全監測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供熱云平臺”,實現供需平衡的供熱系統精準調控,提升熱力企業管理水平,降低供熱系統綜合能耗,達到省人、省心、省錢的效果。
IESPlaza:請舉一個實際項目案例,向大家介紹一下采用你們的智慧供熱產品后帶來的實際效益?
雙良混沌:以太原綜改區項目為例,相比其他供熱系統,我們平臺利用3D模型,一比一的還原了綜改區能源島的地理環境和建筑模型,將看得見和地下看不到的設備資產都呈現出來。讓供熱系統輕松實現對復雜能源系統的整體化、智能化、無人化的管控和運維。
▲雙良混沌智慧供熱產品應用界面
這個項目結合了多種新能源技術,以中深層水熱、單井干熱巖換熱及淺層水源、土壤源作為基礎能源,相變儲熱、燃氣驅動吸收式空氣能、電驅動空氣能、燃氣、煙氣冷凝熱、蒸發冷卻、太陽能光伏、光熱等為輔助能源,形成天上地面地下立體取能、多能互補的能源系統。
根據供熱面積和外界溫度,平臺會調整不同能源間的組合進行供熱,同比傳統供熱減少碳排60%以上;通過算法賦能減少人工參與,實現精準預測需求負荷,熱源測按需生產,用戶側按需分配,輔助調度人員實現“精細化”調控,人員依賴程度減少40%以上。
IESPlaza:今年有智慧供熱的新品發布計劃嗎?
雙良混沌:有的,大概在8月底之前完成產品迭代,這是我們的第三代產品,然后會有相關的項目示范應用。相較于上一代產品,新一代產品從交互上,更加簡潔,更便于基層人員的接受。其相應的智慧化程度,也將比上一代產品有顯著提高。
IESPlaza:從政策、技術和市場這三個角度,您對智慧供熱產業的發展有何建議或意見?
雙良混沌:政策方面,希望在雙碳趨勢下,相關部門能夠出臺更具實際價值的智慧供熱支持政策,助力全面提升供熱的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舒適性,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顯著提升供熱服務能力和水平。
技術層面,我們呼吁要加強對戶端用熱的監測和相關技術研發,降低其成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需平衡。
市場層面,如上面所聊到的,雙良混沌更像供熱行業的數字化“布道者”,我們將努力用數字化賦能熱力企業,加強企業對數字化、智慧化的認知,雙良混沌將同熱力企業一起,加快智慧供熱的市場推廣進度。








